文汇网讯(记者史博臻)本月起,由复旦大学和上海文化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城乡规划》杂志,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刊正式发行。《城乡规划》杂志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陈秉钊介绍,依托复旦大学的综合性学科平台,能更加方便地得到各个学科与规划专业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如社会、经济、管理、生态、法律等,更新城市规划的理论,加强规划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此前,国内城市规划类期刊随着城乡规划发展已各占一席之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2016年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序先后,选取七本代表性期刊进行分析,依次为《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规划师》、《上海城市规划》、《现代城市研究》和《北京规划建设》。其中,《城市规划学刊》最“年长”,创刊于1957年,而最“年轻”的是创刊于1994年的《城市发展研究》。
七本杂志作为聚焦城市规划领域及其动态发展的国内一线期刊,在刊载文章的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共同特征:
研究内容上,从初期相对聚焦规划设计实践的规划研究,逐步向城市研究的相关领域拓展,在保持实践取向的基础上,理论性也逐步增强;热点领域也呈现与时俱进态势,在不同历史阶段均能积极响应发展背景与现实诉求,同时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具有预见性,推动研究议题的主动转型与持续创新。
研究方法上,实证倾向逐渐增强,从早期的以定性总结、归纳描述为主,转向统计分析、数理模型、RS/GIS空间分析等量化方法与技术的持续引入;在数据类型上,除不断尝试优化空间量算外,逐步开始尝试采用智能设备和传感器、交易、社交及用户行为数据等“大数据”进行分析。
学科视角上,在规划学科的空间核心视角的基础上,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的技术方法及理论逐渐被纳入分析框架,且学科之间的关联增强。在从城市规划转向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区域和乡村被纳入研究视野,核心议题同时向综合化和精细化的两极拓展。
地域特征上,研究对象与参与机构均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镇村层级拓展,但前沿热点仍相对集中于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
七本期刊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定位、内容组织与风格特色上也相应呈现差异性,主要呈现为四种类型:以《城市规划学刊》为代表的规划研究类;以《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为典型的城市研究类;以《城市规划》与《规划师》为特点的规划行业交流类;以《上海城市规划》与《北京规划建设》为标志的地方规划实践类。
与上述“七龙珠”相比,《城乡规划》的历史不长,若要打造自身特色,尚需下一番苦功,摸清定位。记者了解到,《城乡规划》在2009年就已创办,仅以丛书的形式出版,共7期,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主编。每期有明确的主题,分别是“住房保障”、“城乡统筹”、“城市交通”、“当代中国城市变迁”、“城市病”、“城市重大活动规划”、“城市发展中国模式”。每期通过约稿的模式组稿,季刊出版。后在复旦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6月《城乡规划》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作为全国性科技期刊出版发行。
陈秉钊介绍,《城乡规划》将定位为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围绕城乡规划、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城乡治理、城乡生态与环境、城乡文化与历史遗产、城市设计、建筑与景观设计等领域开展理论探讨,全方位展示我国城乡规划研究领域最新学术成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读者面向政策决策层、规划管理者、规划师等城乡规划与建设从业人员。
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毛佳樑建议,《城乡规划》可搭建行业内学习交流的大平台,在坚持全球视野、中国特色的同时,做到雅俗共赏,不要办成纯理论的学习刊物,着重展现中青年研究者的创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