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挥中心,民警依托勤务平台开展视频巡逻。
▲普陀警方集中销毁符合报废条件的无牌无证非法营运等“五类车”。
▲巡逻车也是“流动视频车”,借助安装在车顶的摄像头,民警可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最大限度挤压假牌假照生存空间,民警采取多种手段查处涉假牌证。
▲交通大整治以来,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意识普遍提高。曾经横冲直撞的非机动车,如今已能自觉在停车线内等候红灯。
▲经过授权后,派出所民警也可对部分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交管辅警成为交通整治“新生力量”,徐汇公安分局组织交通管理员开展技能比武。
▲队所联动,浦东交警联合属地派出所民警一同查处酒后驾车违法行为。
摄影撰文/本报记者 赵立荣 本报通讯员 忻闻珂
明天,修订后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在这部被称为“最严”的新《条例》中,有八成以上条款系修订时新增。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过去一年上海全力推进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的执法实践。
交通出行,与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息息相关。当上海拿出“动真格”的态度开展交通整治之时,很多人也曾抱有质疑心态。可在整治持续一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路上的车更守规矩了,道路拥堵有所缓解了,遵法守法意识提升了,人们出行也变得更加安全了,秩序之美正重现申城。
来自上海公安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3月25日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14.7%、38.0%,其中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数分别下降65.2%、48.9%,九成受访市民对大整治成效表示满意。
重拳出击,常态落实严管措施
交通大整治,首当其冲考验的是上海公安机关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能力。自整治之初,上海市公安局就提出“零容忍”“全覆盖”目标,最大限度把警力压上街面,每天投入1000余辆警用摩托车开展动态巡查执法,提升执法效能。同时,开展突出违法行为攻坚整治、交通违法逾期不处理清理等行动,创造性推出道路漆划黄色标线等措施,运用专业手段深挖打击买卖交通违法记分、伪造销售机动车牌证等犯罪行为。
新技术、新手段的充分运用,也成为上海公安机关提升整治效能的一大抓手。过去一年中,上海先后建成使用“电子警察”监控设备8000余套,并推动“电子警察”在机动车违反让行规定、不按规定交替通行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升级完善“上海交警”App视频举报功能,进一步为市民群众视频举报交通违法提供便利;推广警用车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视频举报工作,进一步扩大视频举报覆盖范围,打造全天候非现场执法网络。
不让整治走过场,力求建立健全长效管
理机制,上海公安机关依托勤务机制改革,落实管理责任,在全市因地制宜划分96个责任区大队,把交通执法责任落到每块片区、每个岗位、每位民警;固化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切实发挥派出所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工作职责,并将责任区交警与其他部门行政执法力量进行整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各方合力,协同推进共建共治城市交通的良好秩序,严格执法仅是手段之一,更重要的在于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各级政府部门结合自身职能范围,纷纷行动起来———
市精神文明办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启动新一轮文明交通三年行动,继续发展壮大“平安马甲”和交通文明志愿者队伍,巩固社区交通文明法治宣传阵地;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研究道路交通违法关联个人征信、关联居住证积分的相关政策;
市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作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宣传教育,倡导文明交通理念,树立文明交通新风;
市公安局会同市交通委合力推进交通基础智能化、系统化建设,新增单向通行道路91条,排摸改造拥堵结点87处,优化调整交通信号配比1247处,对全市交通标志标线进行更新完善,并组织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向社会共享内部停车泊位3.2万余个,缓解停车难矛盾。
此外,各大媒体在积极宣传交通大整治同时,又对新《条例》持续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充分营造新《条例》实施的社会氛围,教育广大交通行为参与者敬畏法律、遵守法律。
交通大整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城市管理者也清醒地认识到,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面临较大的反弹风险,固化大整治成效任重道远。下一步,上海将持续深入推进大整治行动,加强对各类道路交通违法的攻坚整治力度,及时遏制、打压各类交通“顽疾”,以更高起点、更高要求,推进综合交通“补短板”任务,充分展示上海城市道路交通的秩序之美、文明之美、创新之美、形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