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0时至21时,上海市公安局与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联合制作的交通大整治四集纪录片《加速,上海!》第三集《创新之力》和第四集《上海之上》在上视纪实频道播出。
“立规矩、正风气”,让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认识到违法成本与守法责任。一年前,一场后来被称为“最严标准”、“最严执法”、“最严管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拉开序幕……
第三集《创新之力》
交通大整治开始后,警务航空队在日常例行训练的同时进行空中巡逻。直升机下方安装了球形物体——高清摄像头,这套设备被称为“空中鹰眼”。凭借“空中鹰眼”,交警可以轻松地捕捉到地面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并记录下违法车辆的车牌。在空中,交通大整治的效果直观地显示了出来。
2016年4月,上海警方研发了“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装置”,能够对道路交通视频进行智能分析,这套系统按照违法行为数据模型对视频中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发现、自动识别和自动采集证据。交通大整治开展以来,上海警方积极推动1.8万套电子警察的安装工作,并对已有的电子警察进行功能升级,使其能够自动识别包括压实线、违法停车在内的其他16种违法行为。
2016年7月,“电子警察违法抓拍即时告知系统”正式启用,部分“电子警察”抓拍到的交通违法行为可即时通过短信方式告知车主。8月,上海固定“电子警察”开始抓拍“开车打手机”的违法行为。
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了一张全覆盖的非现场执法网络,与民警现场执法形成有效互补。良好的秩序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高新技术的广泛投入,直接提高了执法的效率和取证的有效性。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广泛应用,也是上海交通大整治的亮点。
第四集《上海之上》
“规则意识”是建立交通整治长效化管理的核心。这需要警方通过铁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更需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新一代交通参与者的良好习惯。这是治本之策,但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家长和警方的共同努力,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能使规则沉淀为人们下意识的自觉行为。
在大整治中,广大市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共同解决类城市交通的难点问题。大道众行,大道共治,警方不断优化标线标识、重新规划交通资源、提高公共道路的通行能力,家长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学校周围道路秩序的维护,医院和其他社会机构主动开放内部停车位,这就是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交通整治“补短板”的成果。
如今,上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都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度下降。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平均每天减少1小时以上,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2017年1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2016年度十大堵城,上海滑出TOP10。统计部门的调查表明,96.7%的受访市民对大整治行动表示支持,88.7%的受访市民认为目前交通违法行为比大整治前减少。实打实的成效,让交通大整治得到了全社会高度认同,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