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电商公司创业者、美国人爱德文在路演中。薛志明摄
本报记者 沈湫莎
6年前,美国人爱德文来到上海工作,凭借自己在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积累,不久前踏上创业之路———成立了一家利用人工智能预测人们会购买何种商品的电商公司。在昨天启动的2017“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他与其他4位外国创业者接受中国评委的“考验”,如果胜出,他将获得创业资金和一系列政策扶持。
2017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的比赛昨天开锣,本次大赛以“开放、融合、提升”为理念,截至目前,已有近9000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接下来他们将在全市16个区、81家分赛点展开角逐。据悉,团队数量从去年的596个增加到836个,增幅超40%。
企业“出题”,全球创客“交卷”
本次大赛首次设立“外国人创业在上海”专场。作为外国人专场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次大赛采用类似“黑客马拉松”的形式,主办方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由企业“出题”,邀请全球各地的创客做出创新产品,寻求产业化机会。
“目前有20多万外籍人士在上海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赛进一步鼓励他们在科技领域创新创业。”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处长陈宏凯说。
近年来,随着一些国际品牌孵化器的落户,上海正成为创业热土。国际化众创空间太库两年前进驻浦东,目前已在全球布局了16个分支机构,其中5个在海外。太库众创空间负责人透露,已经有许多从事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的外国团队表达了参赛意向。
在创极无限(XNode)众创空间中,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身影,这里也是澳大利亚在中国的创客基地,创新资源通过这一纽带源源不断引入上海。
如果在大赛中获胜,外国企业和团队将获得中国资本和政策上的支持。据预计,将有近千支外国团队参赛,未来会出现许多外国创意与中国资本的“联姻”。
向外国团队学习“市场思维”
凸显“硬科技”是今年大赛的一大亮点,在小微企业组中,大赛首次设立“技术网评”环节,请科技专家根据项目材料完成技术打分。
事实上,从历年的大赛发展趋势就不难看出,“硬科技”已经成为上海创新创业大赛的一大特点。据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统计,去年7000多个参赛项目中,66%属于硬科技创业,模式创新所占比例不到20%。
然而,硬科技就能被市场认可吗?大赛评委之一、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付利军说了一句让人诧异的话:“科技企业最不需要说的就是科技。”细问之下才明白他说的并不是不重视核心技术,而是提醒创业者需要拥有市场思维。
在这一点上,付利军觉得中国创业者应该向外国团队学习“讲故事的能力”,所谓讲故事,并不是把凭空描绘一个美好未来,而是要展示这款产品如何与消费者对接。
需要科技中介“穿针引线”
8971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企业报名提交数比去年增加221个,增幅3.6%,团队报名提交数达836个,增幅40%……一系列数字无不证明,上海已经成为一块创业热土。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表示,团队报名数的激增,得益于近年来上海创业苗圃、众创空间、科技服务机构的迅猛发展,只要有一个好点子,不必成立公司,拎包就能入驻孵化器,“零经验”也能当老板。
更多的创业团队,更呼唤有一批强有力的科技中介服务公司为项目“穿针引线”。今年大赛首次设立了科技服务业专场,将评选出一批在沪发展的优秀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通过社会资本和财政资金“双管齐下”,助他们加速发展壮大,为上海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