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青 通讯员蔡宇
记者今天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血液科为一名67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了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也是上海市年龄最大的接受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据了解,老年患者的移植失败率较高,而半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术者原则上要控制在60岁以下,此次成功移植对于今后老年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此次接受移植的王先生于去年3月因痛风在北京住院期间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化疗后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转变为了急性白血病。之后一年半,王先生又接受了7次化疗,依然疗效甚微,肾功能反倒受到了伤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了王先生唯一的希望。
市一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椿教授介绍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是先将患者骨髓中病变的原始细胞清除,然后移植入健康的供者干细胞。这就好比将土地上的杂草和害虫清除掉,再种上外来的种子。种子和土壤越匹配,移植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则容易导致排异,甚至造成不可逆损坏。
然而,王先生和兄弟姐妹间配型没有成功,骨髓库也没有找到HLA匹配的供者,她唯一的女儿仅仅是“HLA配型5/10半相合”。
王先生与女儿走遍了京津地区的各大医院,得到的结论都一样,不利条件太多无法实施移植——年龄超过60岁的移植年龄上限,配型属于HLA半相合移植,原发白血病没有缓解,伴有基础的痛风及肾功能损害……希望之门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对父女面前关上。
抱着最后一点希望,父女俩辗转来到上海,求助于市一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椿教授。在详细了解病情后,王椿决定收治王先生,挑战移植的年龄禁区。
有了挑战高难度的决心,还需精密部署。在血液科王椿主任及宋献民副主任的带领下,移植团队反复讨论研究患者病情,比对移植前的各项检查,制定了既治疗疾病又最大限度保护器官功能的为期6天的放化疗方案。移植前医师多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准备好多套应对可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2月9日,王先生满怀信心地走进层流室,移植流程正式开始。王先生首先接受了大剂量放化疗,清除病变的原始细胞。7天后,王先生女儿的造血干细胞被移植入父亲体内。
半相合移植是凶险的,王先生的白细胞在回输后一周内下降至0,出现发热、口腔出血的症状,血小板更是下降至个位数。主管层流室的姜杰玲、蔡宇医师及时更换适合的抗生素,紧急联系血小板,加强止血治疗,维持肝肾功能的正常稳定,使患者平稳度过回输后的骨髓抑制期。15天后,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骨穿提示白血病缓解,这说明女儿的健康干细胞在王先生骨髓中“生根发芽”了!
17天后,王先生顺利走出层流室,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在克服了排异等难关后,王先生于一个月后顺利出院。回家前,王先生一再表示“王椿主任及宋献民主任带领的移植团队,是我的救命恩人,给我了第二次生命!”
据了解,年龄超过60岁老年患者的心脏、肝脏、肾脏、肺功能都逐年减退,较难耐受异基因移植大剂量化疗及术后感染排异的并发症,移植失败率高,所以国内的移植中心都挑选60岁以下的患者,对于半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年龄上更是控制在60岁以下。市一医院的移植团队克服年龄极限、疾病、脏器功能损害等移植难度,成功进行了半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提高了移植适应症中的年龄上限,对于今后老年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