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一直持有消极态度的印度,是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唯一缺席这次北京5月高峰论坛的国家。很有意思的是,近日一部《摔跤吧!爸爸》印度影片,以全新的艺术呈现,在中国创下非好莱坞国外影片的票房纪录,让我们乃至全世界影迷耳目一新。
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印度影片的可看性在于擅长载歌载舞。而此番《摔跤吧!爸爸》一改老套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在演绎了一个女子摔跤运动员圆世界冠军梦的励志故事的同时,又针砭了印度社会歧视女性的观念及陋习。颇具社会批判意义的当下表达,自然而精彩地贯穿始终。不落窠臼的《摔跤吧!爸爸》,再一次刷新了我们的“印度印象”。莫迪总理缺席了北京的峰会,中国影院的出席率充分见证了两国人民牢牢架起的友谊桥梁稳固不断,“民心相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绵延深长。
在印度媒体广泛讨论此次莫迪总理缘何缺席北京峰会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也该讨论一下中国电影如何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焕发出自己应有的夺目光彩。前不久我在曼谷参加“一带一路”相关调研和会议期间,与几位印度朋友同在一个小组。聊起印度与中国的近年变化,印度朋友说,孟买的班德拉ROLEX、SWAROVSKI这些品牌云集,但在这个西部商业城市的一些区域仍然生活着穷人群落。十几、二十年之前的京沪,也有过我们熟悉的类似景象,但在印度朋友的眼里,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在减少贫困及教育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令人赞赏。我闻之不免思考。我用蹩脚的英语对印度朋友说,二十多年之前看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及据之改编的影片,我印象深刻;印度是和中国一样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我的母亲三十几年前就是印度电影的忠实粉丝,因为有那么多优秀的电影,展现了那么独特的民族文化,她热爱印度这个伟大国家。
热追好莱坞大片也好,所谓“韩流”滚滚也好,确实反映了一定的时间阶段国内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在这里我不讨论我们该拿出何等出彩的国产影片,我所说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国电影,不是挤在一条命题的老套路,不是定向题材的创作,不是专题片,不是挖空心思倒腾出一部标榜“越是民族”的东西拿到“世界”上去参赛争奖。“一带一路”沿线60几个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生活现状,形成的也是一个多元的整体。其中有的国家早我们很久已拿到了奥斯卡,拿到了各种受之无愧的国际性大奖。我认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电影,首先是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其次是平等交流的坦然,再则是美人之美的合作。学习,不仅是技术的,更是文化的,听懂别人家的故事,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理解了对方,才能更好地坦陈己见。文明可以借鉴,文化可以沟通,但从来都不可能有真正的相契相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上的中国电影,走的会是“险路”、“财路”,但是,抵达标杆的必是“情路”;我们要在“各美其美”中获取滋养,在“美人之美”中敞开襟怀,在“美美与共”中提升境界。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机缘。电影是最富表现力、最具影响力、最能直抵人心的普世艺术样式。艺术无国界,思想无牢笼,决定“主导权”、“话语权”的永远是品格和魅力。说好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我没有理由不对我们中国电影人身体力行的未来实践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