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和植物就像城市的诗,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轻轻消融着城市的坚硬,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公园最宜休憩。鸟儿和动物就像城市的歌,以自然灵动的韵律,默默绽放着城市的活力,鸟儿可以自由飞翔,动物享有自然空间,生命展现多姿多彩,城市有温度,人们更幸福,人与自然相生相伴……”
今天(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环境日主题,以“我的城市我的园”为主题的“城市生活·青年说”青年论坛下午举行。
本次活动是“城市生活·青年说”青年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建设交通青年人才协会共同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传递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展示上海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的建设管理成果,强化人与环境的友好互利关系,突出环境权益(福利)在城市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使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上海和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共同行动和共同福祉。
博物之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科学关系、为鸟留一条回家的路、用数据看到的环境、城市与我、与时间赛跑——拯救珍稀濒危植物、申城古树的前世今生、交融共存:大都会里的植物园,论坛上来自不同行业的7位嘉宾,透过各自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对“人类家园”、“生态乐园”、“植物花园”的体验与坚守,赢得了在场观众的共鸣与掌声。
默默守护着城市那一抹绿色的植物园丁、动物饲养员、公益组织也纷纷走上讲台,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积极从身边小事做起,带动更多人为建设美丽的城市家园所做的贡献。
(薛晓源向论坛赠送书法作品)
率先开讲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商务印书馆艺术与博物学总顾问薛晓源。博物学孕育了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地理、生物学、气象学、人类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商务印书馆曾在数年前推出过一套“博物之旅”丛书,欲以十年之功出版百部西方博物学经典之作。而薛晓源的演讲,将论坛带回到“博物时代”,领略了那个时期的自然之美。
(王兵在演讲)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的首席专家王兵。作为一名研究森林生态的专家,王兵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验证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他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站多能、以站带点”的生态站建设方针,首次提出并定义了“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概念。
(马志军在演讲)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来自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马志军教授,演讲的主题是《保护鸟类,保护鸟类家园》。马志军是鸟类生态学研究专家,他讲述了自己见证的崇明东滩湿地治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崇明东滩作为国际重要湿地,滩涂辽阔,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重要的中转站,东滩记录的鸟类达几百种,迁徙的水鸟更是有上百万只。
(钟鑫在演讲)
第四位演讲嘉宾是辰山植物园标本馆馆员钟鑫。钟鑫的多张摄影作品都发表在《NationalGeographic》、《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上。从摄影中他观测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并且认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黄祯强)
(万如意)
(胡永红)
此后,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工程师黄祯强,众标科技创始人万如意,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也纷纷为论坛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说。
(论坛现场的昆曲表演)
在主题演讲前,论坛还邀请上海梦乐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成员赵津羽,现场演绎了一段《牡丹亭·游园》。园林与昆曲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经典的组合形式,有人说“昆曲是流动的园林,园林是凝固的昆曲”,赵津羽饰演的杜丽娘,领着参会嘉宾,共同观赏园林美景中的万紫千红、莺啼燕语,感受传统美学的景致、意境。
文汇报记者 叶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