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硝烟”散去,一场线上的“营销战”接着打响。
今年高考结束后,各类“学霸笔记”、“名校笔记”在网络平台热销。这些笔记类教辅产品,均使用手写体印刷,形似课堂笔记的复印件,而出售这类笔记的商家,则无一例外宣称,笔记作者为“名校高分毕业生”。而关于笔记来源,则有“向学校收购”和“复印学生间传阅版本”两种。
不过,这些所谓“状元”的笔记一定适合每个学生吗?教育专家对此有何看法?
“名校笔记”单册售价在30至50元之间
在淘宝平台输入“名校笔记”、“手写笔记”等关键词,可搜索到数百家相关商铺。其中,不少店铺以“状元手写”为卖点,月销量普遍达到数千,最高的甚至过万。“名校笔记”按科目分类,单册售价普遍在30至50元之间。
记者看到,这些笔记外包装各不相同,但是内页印刷却大同小异。与普通教辅资料不同的是,这类笔记从正文到制图,均为手写体,且不同章节之间字体有差异,从外观来看,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
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同样有不少出售“学霸笔记”的卖家。为了增强可信度,部分卖家直接晒出北京大学等名校学生证或者录取通知书,以表明笔记的出处。此外,一些卖家还将笔记的原件拍照上传。
“其实都是编的。”一名卖家向记者坦承,这类笔记实际多来自于学校附近的复印店,学生在复印课堂笔记时,“店里多留了拷贝件,然后挂到网上卖。”而其是否真如商品描述所说,来自于名校高分考生则不得而知。“那些学生证、录取通知书,很多都是从网上下载,然后给个人信息打上马赛克。”
通过网络出售他人的手写笔记复印件,是否付给使用费?多位卖家表示“不清楚”,即便有卖家称已付费,但关于具体付费方式,也以“不方便透露”作答。
律师:未经授权出售笔记违法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常清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定义,课堂笔记属于“文字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
王常清表示,课堂笔记的著作权人,依据情况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学生照搬教师讲义,而著作权人属于教师;学生在教师讲义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则学生及教师共同享有著作权;而当学生自行梳理课业内容,制作完成的笔记,其著作权人属于学生本人。
“但是无论哪种情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复印他人笔记,并以营利为目的出售,都侵犯了著作权。”对于部分店家宣称,其笔记以“学长赠送给学弟,学弟授权”的形式,经过实际所有人授权复印制作,王常清称,店家应当经作者许可,而不是笔记的所有人,此种情形下,著作权人仍是作者。店家可以自行使用,但公开并出售则是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侵犯他人著作权,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状元笔记”受追捧反映了学生们的急功近利心理
在一些教育界人士看来,名校笔记的光环大于实际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的负面效果更大。例如,西安一名高中教师认为,学生笔记“是对学习内容的梳理和总结,目的在于即时掌握、反思所学知识”,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动手完成,而不是花钱购买他人的学习成果能够获得。
学生们购买“状元笔记”,无非是出于“见贤思齐”的考虑。既然能成为状元,说明除了勤奋之外,他们或许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秘诀”。因此,在借鉴与好奇的双重因素下,其他学生购买并学习状元们经过精心整理的“状元笔记”,显然也是提升自己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
善于学习的人,他们的态度和经验也许值得学习,但更有价值的,是学生对自己学力的判断、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能“知己”。优秀的学生,他的学习往往有些个人特质,有人记忆力强、有人思辨能力强、有人善于举一反三、有人长于见微知著、有人习惯于查漏补缺;路径也不尽相同,有人以勤补拙、有人见多识广、有人善于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性格,也有不同的学习之道,哪能靠一本别人所谓的“状元笔记”就“通关”?
“状元笔记”受到追捧,多少反映了学生们提高自己成绩的急切心理,但这也是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们所怀有的普遍焦虑。因此,我们不必对“状元笔记”受到追捧感到大惊小怪,也不必对它的缺点进行过度解读。毕竟选择什么样的教辅资料,学生们完全掌握主动权。通过老师们的帮助,其中的风险也完全可控。我们这些“外行”去批评他们这些“内行”,多少有“班门弄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