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认为“技术奇点”即将到来,建立标准和检测体系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徐晶卉
坐在一辆百度和博世共同开发的自动驾驶汽车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出发去上班了。早上10点的北京五环路车辆川流不息,无人车的方向盘自动旋转着。李彦宏正即时描述乘坐体验:“车处在自动驾驶的状态,行驶非常平稳。”
李彦宏敢乘坐无人车“兜风”,你敢试坐吗? 或许,很多人对无人驾驶这个新事物仍抱着谨慎的态度。今天的汽车工业正在走向自动驾驶的未来,无人车“技术奇点”即将来临。但从接受到认可,公众对无人驾驶的信心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及早建立标准和检测体系这道“防火墙”刻不容缓。
三天可以组装一辆无人车?
如果告诉你,李彦宏乘坐的这辆循迹自动驾驶汽车,从组装到上路只用了三天,你信吗?
这的确是事实。百度董事会副主席、集团总裁兼COO陆奇昨天对外详解阿波罗计划1.0版 (Apollo1.0) 时透露,阿波罗计划的核心技术平台由四层组成,如果把所有模块加在一起,能让每一个开发者“从0到1”的时间缩短为三天,快速组装一辆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而在此前,若想打造一辆具有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至少需要几十人的团队进行超过六个月的研发攻坚。
无人驾驶技术正在加速向我们驶来,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发展趋势。谷歌、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特斯拉等汽车巨头纷纷发布无人驾驶汽车或概念车,全新的人车关系已初具雏形。
“我们即将迎来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奇点’。”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坦言,无人车的到来比想象中更快。
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一旦技术安全与立法问题得以解决,2030年高度自动化驾驶的汽车销量会占到汽车总销量的50%,而无人驾驶的汽车会占到15%。美国勒克斯研究公司的报告则认为,到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形成一个价值870亿美元的市场。
用户对无人车安全仍不放心
“自动驾驶”通过智能信息交换与共享,使车辆具备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和智能化决策的能力,其不需要人参与操作的特征,被业界认为将颠覆汽车发明130多年以来的使用惯性。
虽然无人车已经上路,并在部分城市部分路段开放道路运营,但用户仍然保持谨慎态度。此前有调查机构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仅三成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是“安全的”或“非常安全的”,18%的受访者认为这项技术“有些不安全”,24%的受访者甚至认为“不安全”,还有近30%的受访者无法作出决定。
TüV南德汽车部门高级副总裁亚历山大·克劳斯认为,公众对无人驾驶的信心不会在一夜之间建立起来,除了需要突破无人驾驶技术的挑战外,检验车辆的自我管理能力、制定规范的无人驾驶自主等级和安全测评标准、确立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律和保险索赔等,也是加快无人驾驶进程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技术检测、审批、立法等层面保障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才能让公众放下戒备,享受无人驾驶的新未来”。
技术“八仙过海”,统一标准如何定
如今,摆在无人驾驶技术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如何向世人证明“它是安全的”。
无人驾驶技术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开发方向和实现路径都不尽相同,处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阶段。驭势科技创始人赵勇认为,政府应出台一个更科学、更专业的导则,制定一个测试、评判的标准,以明确无人车技术何时可达到政府、公众的期待。
目前德国已经开始制定高度自动化驾驶系统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作为参与者之一,克劳斯透露,在自动驾驶的共性问题上,及早建立统一的“防火墙”刻不容缓。
记者了解到,6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的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 已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之前,分别建立低级别和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标准相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