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园内现代化的设计公司建在工厂里。本报记者陈佩珍摄
本报记者 陈佩珍 驻苏记者 叶志明
由南京市规划局主办的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规范开放日活动日前在南京举办。在开放日活动当天,记者参观了作为南京市工业遗产新增的6处历史风貌区之一,西靠明城墙、北接秦淮河的南京市第二机床厂,现为南京市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
南京市第二机床厂是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提及传统工厂改造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主任阳建强说:“工厂改造承担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厂的功能会转变。对工业遗产的保护,需要对它的历史价值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精确的判断,同时要跟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结合,统筹协调,提出规划方案。既要保护传承,又要合理地活化利用。并不是说保护就是一动不动,实际上很多工业遗产,通过新功能的移植能够获得更好的价值展示或者再现。”
“重”工业变“轻”了
来到南京市国创园,绿树成荫、长满爬山虎的红砖墙、玻璃墙里充满艺术感的旋转楼梯、应接不暇的主题博物馆……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重工业工厂的旧址。只有看到被当成艺术品摆放在路边或角落的工业生产设备的零部件时,关于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才被唤醒。
南京第二机床厂始建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奉户部议案在南京设立江南铸银元制钱总局;1929年,民国政府在此建立全国度量衡局;1933年,北京的度量衡制造所迁至南京,实行局所合一,专门制造地方标准器、检定用器,并制造各种科学仪器;1949年成立国营“南京度量衡厂”;1955年,度量衡厂公私合营,组成了“南京第一机械厂”;1959年,“南京第一机械厂”正式更名为“南京第二机床厂”。
“以前,这间房子是铸造车间,工人一开始工作,房顶的烟囱就往外冒出滚滚浓烟。”指着一栋写着数字“7”的厂房向记者介绍的是南京市国创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成。和7号厂房相连的房子曾是工厂的炉房,现在是一家设计公司所在地。他接着介绍:“这里曾是烧铁的回火炉车间,当年是一个可以称得上‘脏乱差’的地方,一脚踏进来都是灰尘。现在里面有空调、咖啡间、办公室,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老的工业遗存打造成新的创业空间,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工厂自行转型发展,所以我们的职工都是老职工,曾经的车间工人做起了园区的清洁工、保安等,劳动力也实现了传统制造业职工到现代服务业职工的转型升级。现在,整个园区一年的产值超过20亿元。”吴成说。
多种方式并举保护工业遗存
除了南京第二机床厂,重工业工厂改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在南京市还有不少。玄武区中央路302号南京油泵油嘴厂改造为创意中央产业园、南京电影机械厂改建为江苏文化产业园、南京太平瓷件厂改建为创意东八区、鼓楼南京曙光机械厂改建为幕府山产业园。
“这是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一种方式。我们还通过建设博物馆、展览馆及建立工业遗址公园等形式,实现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和城市空间特色塑造。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南京晨光厂)利用老建筑改造为厂史博物馆、南京手表厂则改造为明孝陵博物馆、六合冶山铁矿正计划建成国家矿山公园。”南京市规划局名城处副处长李建波告诉记者。
为了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力度,南京市规划部门牵头编制的 《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 对包括李鸿章主持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曾拥有“亚洲第一冷库”的和记洋行旧址等40处老厂进行保护,并依法纳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确定的各类历史地段分类保护,其中历史文化街区1处、历史风貌区11处、一般历史地段28处。今年3月,南京市政府同步公布了该规划所提68栋历史建筑 (工业遗产类)保护名录,现正在陆续挂牌展示。“记忆就是工厂里的小零部件,这些保护对象是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和展示的重要载体,作为城市整体层面的保护和利用才刚刚开始。”李建波对记者说。
全市范围内,工业遗产应保尽保
谈到南京的工业遗产保护,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童本勤说:“从国内来看,其他城市点状的工业遗产保护比较成熟,但是这次南京的工业遗产保护是系列的保护,不是针对哪一个点、哪一个区,而是对整个全市范围内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进行系统保护。这样的好处是,保证了我们应保尽保,不会让我们丢失应被重视的工业遗产、不丢失任何一个反映南京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工业文明。”
由于是分类分级的保护,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在方式上也将多元化。“工业遗产相对于其他遗产,框架结构和空间尺度足够大,区域性的空间可以做更加有趣味性的东西。在未来的使用上,可以是博物馆,可以是创意园,也可以建造成民宿、养老院等。根据其类型、区位进行多元化活化利用。”童本勤说。
(本报南京8月2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