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高处眺望,位于虹桥路1650号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四座主体建筑的外形仿似蝴蝶———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和上海市舞蹈学校这“两团两校”,以及一座千人大剧场和一个实验小剧场———组成美丽翅膀。开放一年来,“蝴蝶”振翅飞舞,掀起了都市文化“蝴蝶效应”:它成为舞者的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著名舞蹈团和舞蹈家频繁到访;它通过文教资源的整合,持续推动上海舞蹈艺术和事业的发展;它坚持敞开大门,为舞蹈爱好者打造一片乐土。舞蹈中心两个剧场共有195场演出上演,平均上座率为82.1%。观众们不仅可以看到一流演出,还能参与公开课和工作坊,甚至可以登上舞台,实现普通人的舞蹈梦想。舞蹈,正在成为申城文艺生活打开的新方式。
整合文教资源持续培养人才,引领舞蹈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提起舞蹈中心内供上芭使用的六间宽敞明亮的大排练厅,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将其唤作“生产车间”,“它们平常一个都不闲着,为让排练节奏更为紧凑合理,同时随着办公空间的扩大,上芭演员管理部门增至103人,这为更高效地创排舞作提供了保障”。
在过去一年中,上芭和上海歌舞团均推出了舞剧演出季。上芭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度,展演《哈姆雷特》《花样年华》《天鹅湖》等芭蕾作品。今年6月,上海歌舞团的原创舞剧《野斑马》《天边的红云》《朱鹮》在舞蹈中心大剧场共连演24场。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演出上座率高达85%-90%,印证了舞蹈中心的品牌效应,因此歌舞团有信心把演出季延续下去。”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和上海市舞蹈学校的学生,既能更加方便地近距离观摩舞蹈佳作和最新剧目,又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舞者直接交流并登台实践。上戏舞蹈学院院长陈家年说:“一年来,相继有法国、以色列、美国等国的专家前来教学;学院创排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舞剧《万物生》,以及《黄河》《夜幕》等作品。”上海市舞蹈学校校长李莹介绍说,舞校学生直接参与了上芭《天鹅湖》和上海歌舞团《野斑马》的演出,与专业舞蹈演员同台。
同时,辛丽丽、陈飞华、黄豆豆、季萍萍、范晓枫、吴虎生、朱洁静、王佳俊等“两团”舞蹈艺术家被聘任为客座教授,成为“两校”师资的一部分。此外,上戏舞蹈研究院的成立、全国首份中英双语舞蹈学术期刊《当代舞蹈艺术研究》的创办,都在引领上海舞蹈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搭建全球一流舞蹈交流平台,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与世界对话
舞蹈中心拥有两个剧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该公司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注资组建。截止到昨天,观摩剧场商业演出的观众达到12.5万人次。
舞台背后,国内外舞蹈艺术交流也在有序开展。目前,上芭正与澳大利亚堪培拉芭蕾舞团和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计划“演出季交换”。辛丽丽说:“有舞蹈中心丰富的资源依托,我们和世界对话时更有自信了。”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舞者谭元元,则将“谭元元国际芭蕾艺术工作室”落户在了上戏舞蹈学院。未来,舞蹈中心将继续搭建全球一流舞蹈交流平台,并陆续迎来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组委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创研基地等机构的落户。
举办惠民活动普及舞蹈教育,让更多市民爱上足尖上的艺术
舞蹈中心坚持开放共享、公益惠民。一年来,剧场推出的公益票数量占到所有演出票数的11.2%,除举办免费开放演出外,还举办艺术教育活动17场,包括讲座、舞蹈体验大师班和后台探班等形式,邀请舞蹈表演家及专业讲者50人,惠及观众近1500人。
舞蹈中心的舞台,也欢迎所有热爱舞蹈的人们的到来。今年7月,第九届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成功举行,177个舞蹈作品轮番献演。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同样在7月举行,来自全市各区的137支群众舞蹈团体汇聚一堂。此外,上芭的“芭蕾大师公开课”已成功举办四次,辛丽丽、季萍萍、陈真荣、吴虎生等先后上阵,与市民零距离接触。
本报记者 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