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精美的本子,画上简笔表情,贴上趣味纸胶带,写上一天的待办事项与快乐忧愁……尽管各种数字化记事本与任务管理工具层出不穷,用纸和笔记录生活的点滴,却依然是一部分人“顽固”的坚持,尤其在大学校园和刚刚工作的年轻人中,手账日渐风靡。
对“手账”玩家来说,手账不仅是用来记录约会的日程本,也不完全是日记、笔记本……精美的纸质手账是永不过时的时尚配饰,甚至可以是本人的生活记录与自传。
“手账”是舶来词不是舶来品
何谓手账? 网上对手账的定义是用于生活记事、日程规划等并且可以装饰贴纸、胶带拼贴的本子,在日本相当风靡。在国内,则刚出现没几年。
目前国内“手账”玩家基本在16-30岁。
在“手账圈”颇有名气的杭州师范大学大三学生王宸玥,网名“月半”,“因为我胖胖的。”月半说。从小时候的涂鸦日记到现在的手账,月半不知不觉已坚持了许多年。
一开始并不知道何为“手账”的她也就是在日记本上写写画画,“因为我的妈妈老是‘欺负’我,我吵不过她,只好在日记里表达内心的不满……”有一次吵完架后,月半在日记本里画了个鸟窝头的妈妈,旁边还加了个大拳头。结果不幸被妈妈发现,没想到妈妈看了这个形象哈哈大笑,还鼓励她多画多写,于是月半慢慢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
像月半这样的“手账”玩家还有很多。
给自家宠物设计漫画形象,编编小故事;旅行回来后画旅行日记;记下观影感受,盘点身边美食,分享微博;甚至那些随意丢弃的票据都成了“手账”玩家的收藏品,“这些东西平时丢了也就丢了,但放在手账里,仿佛踩住了一小段要溜走的记忆。”月半告诉记者。
构思排版、拼贴胶带、剪裁贴纸、手绘卡通……这些在外人眼中极为琐碎的麻烦成了“手账”玩家心中幸福的享受。“装饰自己的手账就像母亲用不同的小裙子打扮自己的女儿,既有内心的自豪,又有书写的快乐。”月半说,马尔克斯曾在自传 《活着为了讲述》 的扉页上写道:“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画的日子。”对于“手账”玩家尤其如此,无论现实压力有多大,他们都会在手账里找到一片乐土,放飞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记录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拼凑出生活最温暖的模样。
玩手账的年轻人更爱线下交流
“手账圈”的发展日趋成熟,不少“手账”玩家入门多年后,不仅仅满足于“自我欣赏”,交流和认同成为他们专注这个爱好的动力。除线上交流外,线下聚会更受年轻人的欢迎。
作为“手账圈”线下活动之一,以手账及相关文具产品售卖为主的手账集市近年渐渐流行。对“手账”玩家来说,手账集市就是他们的节日。在那里,他们能够找到心仪的周边、发现知音、欣赏顶尖的手账作品。
在上海,有几个因手账走到一起的小伙伴利用网络组建手账交流圈子“种草星球”,其中不乏“书写达人”、“美工大神”等在网上教大家装点手账。现在他们又发起了“魔都手账集市”。
发起者之一萨摩告诉记者,手账集市在国外已有成熟的运作模式。“我们的集市刚刚开始,但,真正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做,可以说非常快乐而有意义。”2015年5月的首次线下集市,十余个摊位的几百款手账产品在三小时内就销售一空,“手账”玩家们依旧“不过瘾”。
这让萨摩很吃惊:“网络时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上线’,但这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线下交流的渴望。”
从最初的十几个摊位到现在百余个摊位,如今“魔都手账集市”每年要举办五场。一些“手账”玩家利用难得的假期从广州、武汉、成都、苏州、杭州、昆明等地赶到上海参加手账集市,其中有不少是学生。
手账让文具产业重回“青春”
在“手账集市”活动日上,不少“手账”玩家的购物篮中堆满了各色贴纸、胶带、印章等手账周边产品,平均每人都要花上三四千。一位曾参加过集市活动的摊主透露,这里一天的营业额相当于她淘宝店一个月的营业额。
据悉,一本国产品牌的手账本均价几十到上百元,某些进口品牌的手账本甚至要上千元。然而买完手账,花费才刚刚开始。玩手账如同玩单反相机,买回机身,后续再配镜头、电池、闪光灯、三脚架、摄影包等的花销,可能是当初买相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比如,一支记手账的进口钢笔,价格不菲;二、三十元一卷的胶带,一买就是几十卷甚至上百卷,还有不计其数的贴纸、彩色墨水、印章、印泥……
而曾被列入办公辅助用具的文具,在2017年初在网上已被归类到家具,因为这是“理想书房中应有的必备之物”。可以说,手账的风靡带动了与手账相关的文具产品热卖。
手账玩家波力喜欢用各色胶带装扮自己的手账。她的手账内容主要是养猫日记。她收集了50多卷胶带,为了便于存放,还专门买了一个纸抽屉。波力算了一笔账,手账本、彩笔加上不断更新的胶带、贴纸等用品,每个月她的手账开支为1000元左右。“胶带的更新速度很快,有些玩家专门收藏胶带,藏品有上千卷甚至上万卷,挂得整面墙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