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顾军)在“不需要诗歌的年代”,更需要伟大的诗歌。由世纪文景公司策划,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最新一辑《杜弗的动与静》,收入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伊夫·博纳富瓦早期的四本诗集,包括《杜弗的动与静》《昨日,大漠一片》《刻字的石头》《在门槛的圈套中》,均为诗人代表作。
伊夫·博纳富瓦(1923-2016),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是龚古尔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得主,也是“二战”后世界诗坛举足轻重的巨匠。1953年出版《杜弗的动与静》使博纳富瓦一举成名,后来的《刻字的石头》《在门槛的圈套中》等多卷诗集,均可谓杰作。
博纳富瓦的诗宗于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活力,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法国诗歌主流。他的诗优美而繁复,时见玄秘,通过语言的创造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空灵无上的境界。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整个20世纪法国诗坛上独树一帜。他既是技艺的大师,又是独特的沉思者。他的诗既透明又神秘,飞扬而深刻,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对超现实主义的超越,也是现代诗歌中的奇峰。
译者、诗人树才在译后记中曾这样追忆博纳富瓦:
从诗、译诗、诗学影响等多个角度来看,博纳富瓦都堪称活着的法国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他是学哲学出身的,但他毕生致力于体验生命的鲜活的瞬间,诗人在时间中的“在场”,诗篇在黑暗中擦击出的一道道光……很少有诗人能像他那样,在诗歌写作中如此精细地去挖掘修辞意义上的诗意——他是相信词语的变化之妙的。从1947年的诗作《反柏拉图》开始,他一直视僵硬的概念为诗的死敌。为了击溃这个死敌,博纳富瓦日复一日地用生命体验的一个个鲜活瞬间,打磨成一个个词,作成一首首诗,直到它们变成一道道光,刺穿围困生命的黑暗……光闪现的一瞬,黑暗溃散,但一瞬之后,黑暗重又聚拢!光和黑暗的拉锯式进退,既是博纳富瓦对生命“在场”的无限渴望,也是他对无所不在的“死亡”的强烈意识。
在诸多矛盾的两难之间,在二元对立的困境中,博纳富瓦选择居留在“中间地带”,以探索“两个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果说是兰波开启了他的诗歌心智,那么,是瓦雷里领引他走向热烈的沉思。在生命必然毁灭的时间流程中,他耐心地采撷着一朵朵鲜活、滴血的瞬间之花。在传统手法和求新求变之间,他显然偏于前者。在他的诗中,一切都内在化了,象征化了!现代生活的种种裂变尽管令他恐惧,但他选择的不是直接的对抗,而是凭借学者的耐心,以仔细的观看和热烈的沉思,守住自己生命的天地,修炼某种“处世的智慧”。如今,他确实成了一位智慧的老人。
博纳富瓦的好诗,在法文中常常既保留着口语的自然、平实,又凸现出经诗艺提炼之后的简洁、深刻。
译者简介
树才,原名陈树才,1965年生于浙江奉化。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90-1994年在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任外交官。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05年获首届“徐志摩诗歌奖”。2011年获首届“中国桂冠诗歌翻译奖”。2008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教育骑士勋章”。
郭宏安,194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66年毕业于北大西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译著有《病夫治国》、《大西岛》、《夜森林》、《加缪中短篇小说集》、《恶之花》、《红与黑》、《墓中回忆录》、《雅克和他的主人》、《博纳福瓦诗选》等,出版有《郭宏安译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