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因为瓷器和丝绸而闻名世界,作为丝绸的主要原材料,蚕丝一直以来被广泛用于服饰、化妆品的制作。如今,不止在美的领域,蚕丝还将与大脑扯上关系。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和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研究员团队,采用专利技术从蚕丝中提取蚕丝蛋白,成功研制生物可降解、可定制的颅骨固定系统。相关研究成果以《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蚕丝蛋白颅骨固定系统》为题,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先进医疗材料》。
蚕丝,这种古老的生物原料,在人类社会的应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之前并未有人将它与固定颅骨链接起来。巧合的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医生在聆听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陶虎研究员关于提取蚕丝蛋白的报告后,产生了联想,双方随后启动了合作。
颅骨固定和修补是每一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关乎患者术后的伤口体验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颅骨固定和修补所需要的植入式医用材料要求极高。
历时三年,研究团队从蚕茧中提取一种特殊的蚕丝蛋白,通过生产工艺的优化,加工出大尺寸、材质均匀的蚕丝蛋白块材,用于各类固定材料的制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蚕丝蛋白分子结构-力学-降解特性进行机理研究,根据大量的离体和动物活体实验,找到最优化的性能组合,最终制成基于蚕丝蛋白的神经外科颅骨固定系统。
史之峰介绍,蚕丝蛋白材料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包裹各类生物、药物制品,实现体内稳定释放,这些优势使蚕丝蛋白材料除了颅骨的固定和修补,未来还能够发挥治疗颅内感染、促进局部组织愈合等其它医疗作用,真正成为人类大脑的“守护神”。
大规模临床前研究结果证实:研发出的基于蚕丝蛋白颅骨固定系统,“生物兼容性强”、“力学性能优异”、“可调控降解吸收”,耐受γ射线消毒和X射线照射,在核磁共振扫描环境下安全稳定,完全符合临床应用标准。
蚕丝蛋白材料与γ射线灭菌、核磁共振成像、X射线医学检测等现有医学手段具有完美的兼容性。这种基于天然生物蛋白的颅骨固定系统弥补了现有金属类、生物陶瓷类以及化学合成聚合物类材料的缺陷,是未来人体植入医疗材料的发展方向。这项研究真正将“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研发”。记者了解到,明年初团队将开始临床试验,预计2020年可应用在临床,在降低生产成本之后,未来将惠及更多患者。
文:陈青 郝梦夷
编辑:钱家跃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