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不应该只依靠学术共同体的规范,或是学者的自律来维持了!随着科研活动在全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法律的“铁腕”保障科研诚信,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日前,哈佛大学要求撤回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皮耶罗·安特卫普的31篇关于心脏干细胞的研究论文,据称这些论文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据称,安特卫普还关闭了在哈佛的实验室,并从哈佛医学院离职。
平心而论,论文撤回是科学共同体消除有问题的科研结果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安特卫普此次的学术不端行为是由他所在的哈佛大学主动向学术期刊举报,论文撤回也是哈佛大学主动要求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针对安特卫普伪造数据获取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项目的调查中,美国卫生和司法部门介入其中,哈佛大学下属的一家医学中心就此事认罚1000万美金。当时,此案也是该医学中心自己举报给美国卫生部的。美国联邦检察官称,获得国家研究经费的科研人员,有责任和义务诚实诚信从事研究工作,不得篡改实验数据。
科研诚信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应只是出自个人或行业的道德自律。这才是确保科研诚信的正确方式,必要时甚至需要动用国家机器来维持。
一直以来,科研诚信的高标准、严要求,都被认为是出自个人和学术机构的自律。不止一位科学家说过,科学就是寻找真理,不诚信不如不做科学。
包括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在内的大多数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有自己的科研诚信规范,同时还设有专门机构,以确保科研产出的“纯正”。其中的有力举措,就是自行举报所在机构研究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
但是,当科学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不论是机构的严格自律,还是科研人员自己的自律,都只能覆盖一小部分科研从业人群。当学术造假能够带来巨大收益时,造假的诱惑也许会超越人心深处对诚信的追求。通观世界各国,不论是韩国的干细胞研究造假,还是日本当年的小保方晴子事件,保障科研诚信目前仍然较多停留在规范层面或者道德层面,造假人员会否受到严惩,有时取决于所谓的“运气”,甚至取决于造假人员所属机构的利益诉求。
因此,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还是需要国家层面的举措。
有专家认为,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在拉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必须依靠更强大的制度力量和司法力量来确保科研诚信。
今年5月底,我国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实行终身追究。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科技部正筹建科研诚信司。
就像高强度的交通治理让司机礼让行人成为习惯,将学术造假的成本提高到令人不敢造假、不想造假,将会有效增进科研诚信。不过,科技创新作为一种充满人类精神光辉的高尚劳动,对于科技创新从业者更应以价值引导为主,撇去追逐名利的浮躁气息,以发现未知、创造知识与价值为乐为荣。
现在,我国的科研发展正处于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型期,也是确立科研诚信规范的关键期。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进。
>>>新闻链接
日前,美国一知名生物网站爆出新闻,哈佛大学要求撤稿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罗·安特卫普31篇关于心脏干细胞的研究论文,据称这些论文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
安特卫普教授出生于意大利,196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在哈佛医学院及其属下的布列根和妇女医院担任医学教授和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他因“发现”心脏含有干细胞而出名,这类细胞据说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因此,安特卫普教授可以说开创了心脏干细胞疗法这一领域。然而,国际上许多研究团队试图重复这一结果,没能成功。即便如此,一些研究人员仍在进行尝试,但疗效参差不齐。
早在2014年,著名心血管期刊《循环》就应哈佛医学院要求,将安特卫普在2012年所发表的一篇论文撤稿。同年,柳叶刀也因哈佛医学院提出的存疑,对安特卫普在2011年所发表的一篇论文表达关切。
2017年,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向美国卫生部举报安特卫普等人涉嫌学术不端,在项目申请书中通过伪造数据获取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项目经费。最终,他们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认罚1000万美金。
据悉,安特卫普教授已经关闭了哈佛的实验室,从哈佛医学院离职。
哈佛大学自行举报下属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已成惯例。2016年,哈佛大学宣布一篇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重磅糖尿病论文撤稿。同年,甚至该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克·索佐克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论文,也因被发现无法复现结果而被要求撤回。
作者:首席记者 许琦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