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健康科技智库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上正式发布了“2018π指数系列报告——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来自全世界的有关学者、专家出席了本次发布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主任于建荣作了2018年π指数发布报告。
2018年系列报告主要包括:π指数年度报告、2012—2016 年π 指数趋势分析报告、生物与医学领域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π 指数分析报告,以及新研制的2017年学科领域分析报告。
π指数以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同行评议,遴选出该领域高质量期刊119种(每三年增选一次,2018年增选至122种),基于这些期刊的发文,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科研产出质量和机构贡献度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以客观反映中国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相关机构在全世界的位置,改变从追求发文量到追求发文质量的认识,集中优势力量发挥学科竞争优势,促进机构学术质量和特色特长学科的发展,为提高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提升科研效率、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同时,π指数项目组也在逐步建立机构规范档知识库,使得对机构数据的采集更全面、规范、合理,对于更名、合并的机构的评价也更有延续性;并探索基于多层引文(multi layer reference, ML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相结合的“单篇论文学科分类”方法,对单篇文献进行学科分类,以满足学科分类的个性化需求,是对更精细的学科分类、学科评价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初次尝试,未来将在更丰富的学科领域、主题领域以及团队科研产出评价等方面推广使用。
发布三年来,π指数得到领域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科研管理人员的关注,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学科和机构相关发展。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联系π指数团队,希望能个性化定制所在机构π指数在全球中的位置报告,希望将π指数作为其科研产出评价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沈湫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