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缺一流科研机构,也不乏出色的创业企业,但上海何时能与纽约、东京等全球科创名城比肩?为纪念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所60周年,昨日举行的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研讨会上,一份《2018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报告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报告作者教授级高工顾震宇在比较了全球20个国际科技创新城市后发现,上海对于新兴技术的学术研究走在国际前列,而相关的技术研发却比较滞后。
“反映出上海诸多新兴技术处于学术研究阶段,未达到技术和产品研发阶段。”顾震宇说。
学术研究成果如何转化到产业技术,仍是上海亟待解决的问题。
衔接产业和科研的链条仍然没有足够完善
在报告中,顾震宇比较分析了上海、北京、深圳、纽约、波士顿、东京、柏林等20个城市在的学术和产业研究情况。从总体情况来看,2017年,上海在PCT专利数量上位列20个城市中的第七位;在SCI、CPCI论文上排名第二位。学术研究和产业研发都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但在新兴技术领域,学术与产业的差距却十分明显。“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石墨烯、基因编辑等十个新兴技术领域上,上海的学术研究方面走在前列,把握众多热点新兴技术。但新兴技术研发方面却比较滞后,处于20城市中间偏后位置。”顾震宇说。
这种差距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成果转化的短板。从现有的研究数据来看,上海在热点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研发并不匹配。“上海专利技术研发重点关注生物制药,而学术研究重点关注电子和材料科学。”顾震宇说,科研和产业思考的方向不一致,这对产业发展并不利。相反,其他城市的做法较为值得上海学习。他举例,纽约、波士顿聚焦医药医疗,北京聚焦光控制和信息技术,深圳聚焦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些城市在技术研发热点和学术研究热点较为统一。
上海应着力培育自己的引领性创新主体
如何补足科研机构和产业之间成果转化的链条呢?专家们认为,这既需要打通制度,也需要有强有力的企业来引导研究方向。
报告指出,上海缺少扎根本土的具有引领性的创新主体。参与报告研制工作的科睿唯安业务总监宁笔说,在对上海的论文及专利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从城市技术创新机构集中度上看,2017年20城市PCT专利申请人中,上海前十机构拥有专利占比两成,而在其他城市,这一占比可达九成。“这说明,上海专利分布较为分散,其根源在于上海缺少技术创新能力极强的机构,尤其是缺少像深圳华为这样的植根本土的国际型企业。”顾震宇认为,下一步,上海应注重引进和培育大型、国际型的科创企业。
创新越发展,基础研究越重要
从研究报告来看,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科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20个城市综合科技创新能力的排名中,北京位列第一,这是受益于北京拥有众多领先的学术创新机构、高被引研究员、庞大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领先的创新合力;排名第二的波士顿则拥有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学术创新质量;东京则凭借大批领先企业,在新兴技术研发方面领先全球。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来看,基础研究将是决定产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报告来看,那些科创名城如波士顿、旧金山、西雅图等在创新质量上仍然引领全球,而我国的上海、北京和深圳虽然在创新热点、创新趋势上占据领先,但创新质量仍总体较弱。
另外,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是:我国的基础科研较多城市聚集大型学术研究机构,日本较多城市拥有很多大型技术研发机构,而美国较多城市则吸引了大批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城市拥有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前20排名中,美国以12个城市占据过半席位,充分展现了美国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顾震宇说,而上海拥有11位高被引科学家,在20城市中排名第16位。人才培养和引进对于上海来讲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据悉,此报告已由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连续四年发布。
作者:金婉霞 许琦敏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表来源: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