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气象和海洋灾害频发,从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海上航运业,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尤其是未来北极航道的开通,很可能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台风增多变强,威胁航行安全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变暖会加强台风活动。近30年的台风数据显示,全球台风总体上呈现出显著增强的趋势。
全球变暖会增加大气和海洋的热量,产生更大的动能,进而更易生成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等海洋气象灾害,伴随而生的台风浪和风暴潮,对于船只航行安全极为不利。船舶在大风大浪中航行时,风速、海浪、海流的阻力可能使船舶的主机超负荷运行,航海仪器、通信设备等可能受到损坏。台风风速可达17级,最大风速70米/秒以上,可掀起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巨浪,如果在此时靠近台风,船只会被掀翻而沉没。
2015年10月1日,美国一艘载有33名船员的“El Faro”号集装箱船,于当地时间9月29日离开佛罗里达州后,因遭遇四级飓风“华金”(Joaquin)而失踪。10月31日,美国海军搜救队在海底发现这艘集装箱船,并确认船上33名船员全部遇难。这成为美国近30年来最大的海上事故。
▲在飓风“华金”中失事的“El Faro”号
此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港口维护的难度逐年增大。海平面的不断上升会使港口在现有设计高程的情况下,抵御风暴潮和海浪的能力不足,影响船只靠泊。
全球变暖还会导致陆地上的冰原和冰川大量融化,融化的水随河流进入到海洋,从而增加海水的体积。另一方面,海水温度的增加,也会减小海水密度,增大海水体积。全球海平面上升始于20世纪初,从1900年到2016年,地球上的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2米左右。按照目前的气候变暖速度,到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到足以使马尔代夫无法居住。在较为极端的变暖情况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9米。
北极航道将现,经济价值凸显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北极地区在夏季将只会有10%的区域被冰面覆盖,三个月的夏季时段内均可供船只通航。未来,北极将出现一条可能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段均可顺利通航的新航道。这条能够以更短距离连接欧亚的新航道的出现,蕴含着巨大的贸易潜力和经济价值。
所谓北极航道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包括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之西北航道、穿越欧亚大陆北冰洋近海之东北航道,以及穿越北冰洋中部之中央航道。其中,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的主要部分分别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沿海海域;东北航道中连接白令海峡与俄罗斯西北喀拉海的部分又被称为北方海航线。由于诸多岛屿和群岛的存在,北方海航线与西北航道均非由单一的通道组成。
具体而言,北方海航线自西向东途经5个海域和10个海峡。俄罗斯将北方海航线划分为传统(沿岸)航线、高纬度航线、中央航线以及近极点航线四条主要航线。根据北极理事会发布的《北极海运评估报告》,西北航道主要由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的5至7条航线组成。
▲东北航道示意图,图中深蓝色表示东北航道,鲜红色表示传统航道
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运输距离较传统航线可缩短一半以上,这意味着货物运输的成本与时间将大幅减少,这必将对传统航线造成冲击。例如,日本的集装箱从横滨运送到荷兰的鹿特丹港,经非洲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若经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需要22天;但如果同样的船舶经过北极航线,仅需15天就可以到达。
由此可见,北极航线一旦开通,未来世界贸易格局可能会发生巨大改变。对我国而言,北极航道将为我国远洋运输企业提供新的选择,特别是从亚洲的部分港口出发抵达北欧或北美,北极航道的航程将较传统航线大为缩短,经济性显著提升。例如,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经北极西北航道抵达北美东岸的航程,可比传统的巴拿马运河航线缩短2000至3500海里。从上海以北的港口出发,经东北航道抵达西欧、北欧,航程可比传统航线缩短25%至55%。
然而,由于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北极航道开始大规模商业运营,其所承受的环境风险也将大幅提升,这将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于华明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董利民为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图片:均作者提供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