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亦凡个人首张专辑《Antares》上线,并在全球246个地区发行。这张专辑登陆美国市场后,一度登顶iTunes四榜榜首,且单曲成绩也在总榜前十名中占据7席。
然而看似喜人的成绩却引发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争议。部分网友指出,该专辑的成绩并非真实,并且借由美国一著名女歌手的质疑来大肆抨击。吴亦凡所在公司及其本人随后相继发声,严词回应相关指责。双方你来我往,事件不断升级,直至今日口水战依然打得不可开交。
目前,针对吴亦凡及其团队是否使用违规手段“刷榜”,iTunes正在调查中,尚无定论。但时至今日,调查结果本身已不再重要,因为这场舆论闹剧显然不会因为结果的公布而消停:吴亦凡得不到想要的清白,也不会受到所谓的制裁,互相“对牛弹琴”的网友们更是品尝不到胜利的滋味。硝烟散尽,留下的只是内心无尽空虚和微博空间斑斑劣迹。
在这一切的背后,有一群人却坐收渔利——自媒体营销号。他们收着双方的钱,发着各自的通稿,吸引越来越多的口水(流量)。等闹剧收场,他们或删贴,或更正,或转粉,或转黑,毫无诚意却盆满钵满。相比之下,情绪激动的网友们仿佛不仅颗粒无收,而且浪费了宝贵的青春。
▲ 不同的帐号,近似的内容,同样的配图,不变的病句
11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一批自媒体乱象,其中就包括自媒体“黑公关”,即有偿发布攻击抹黑特定对象的稿件。
节目中提到,自媒体变现模式主要依靠广告、粉丝打赏、知识付费为主,而获得这些要靠较高的流量,高关注度成为了变现的筹码。当流量沦为生意,各种提高流量、制造乱象的手段也就出现了。此外,这类自媒体往往采用“标题党”的形式,通过对人进行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获取高的转发和阅读量。
在吴亦凡事件当中,我们就能看到大量营销号在背后怂恿挑拨。他们发布措辞相同的稿件,起着耸人听闻的标题,把诱导流量的关键词随意插入文首或文中,以此吸引热搜话题的读者。
此类微博往往前言不搭后语,逻辑自相矛盾,内容高度重合,语气激烈异常。有些自媒体将吴亦凡及其团队涉嫌刷榜直接批判为“国家的耻辱”;相对应的,有些自媒体将吴亦凡的海外履历称为“华人之光”。这两类自媒体看似针锋相对,其实做着同样的事:收钱、发稿、再收钱。把专辑的优劣、歌手的能力、刷榜的合理性上升到“爱国”或“国耻”的高度,这些煽风点火的自媒体其心可诛。
▲ 把吴亦凡和中国坦克相提并论,这带的是什么节奏?
▲ 音乐免费是爱国的表现,这又是什么节奏?
被煽动的网友们失去了原有的理性判断。粉丝们明知营销号通稿纰漏百出,却也无法忍受“国耻”的骂名,愤然反击;对立的网友或许本来漠不关心,却也因为“被加拿大人代表”而怒斥其并非中国国籍。关于音乐的讨论不复,取而代之的是——谁更爱国?
这场口水战究竟是谁的错?不可否认,吴亦凡本身携带的流量是引发舆论漩涡的基础,但是躲在漩涡背后数钞票、带节奏,消费广大网民感情的自媒体营销号们,无疑是最为拙劣、恶劣的推波助澜者。
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副局长苏仁先表示:“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创新管理思路,探索用新方法,管理新业态,解决新问题。对自媒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二是开展自媒体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依规从严惩处违法违规账号,坚决遏制自媒体乱象,坚决维护网络正常的传播秩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不是任何人想编就编、想喷就喷的地方。丧失基本底线而唯金钱论的自媒体帐号,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