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艾美酒店,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逸登记完入住,正走向电梯准备进房间,两个身着便服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拦住了他。
这是2018年7月16日,沈逸刚刚经过20多个小时的旅程,抵达位于美国东部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接下来三天,他要参加一个关于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国际圆桌会议——中美俄三方学者将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行第三次讨论。
拦住他的特工是两名30来岁的白人,长相颇为斯文,没什么攻击性。从底特律飞过来的航班晚点了两个小时,看起来他们等了挺长时间。
“沈教授,我们是联邦调查局的,有时间聊聊吗?”他们在并不明亮的大堂里亮了下自己的证件,同时用标准的工作语气发出了邀请。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过去一年里,有多达30名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学术机构负责人和帮助解释中国政府政策专家的赴美签证被取消,或被行政复议。
报道称,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于2018年在参议院的一个听证会上警告说,中国构建了来自“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威胁”,需要美国以“全方位应对”。
此后,FBI启动了一项反情报行动,旨在禁止涉嫌与中国情报机构有联系的中国学者进入美国。
FBI谈话
这是一段似曾相识的开场白。
对FBI特工,沈逸并不陌生。一年多前,他到华盛顿参加学术研讨会,在走下舷梯时就跟他们打过交道。只是彼时,沈逸以为他们是会议主办方派来接机的工作人员。
然而这次,两名特工客气地拦住了他:“沈教授,我们是联邦调查局的,有时间喝杯咖啡吗?”
有了上次的应对经验,沈逸答应在酒店大堂跟他们吃一顿便饭。“FBI请客,我点了一份最贵的,29美元的炒饭,味道也真不怎么样。”沈逸回忆。
这顿炒鸡蛋饭吃了一个小时,FBI的谈话分为两个部分。“一开始东拉西扯,主要查我的背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在中国干什么,到美国来干啥,家常式的聊天。”
在一段家常但不失尴尬的热场后,谈话切入了正题:“我们下面这些问题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不舒服,甚至让你觉得有些冒犯。但是希望你能如实回答。”
沈逸回忆:“接下来他们问我是否为中国政府工作?是否为军方工作?是否为国安工作?是否为公安工作?”
“我说你们是怎么定义为中国政府工作的?我说我在中国的高校里上班,我拿的工资都是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我们做研究的课题,都是向教育部申请的课题。如果问我工作和研究的钱是不是政府资助的,那当然是。但如果你指的给中国政府干活是指帮中国政府拿情报,那我不存在这种情况。”
沈逸表示,FBI对学者是否为中国政府工作有误读,他们的理解就是为中国政府拿情报,“这是一个挖坑的问题,必须解释清楚。”
另一名目前正在美国做学术交流,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学者告诉记者:“我认为这是美国的过度反应,中国的大学大都是公办的,怎么定义跟政府有没有来往?”
右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逸
十年签被撤销
如果说被FBI谈话还在沈逸的经验范围内,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令他多少有些讶异了。
2018年7月28日,沈逸收到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来的一封邮件,告知他于2017年1月提交的签证更新电子系统(EVUS )登记状态发生了变化。自2016年11月29日起,所有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同时持有最长有效期(十年)B1和B2签证的个人若没有进行有效的EVUS登记将无法进入美国。
7月30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给沈逸发邮件,通知他美国国务院已于2018年7月27日撤销了他的美国签证。
据沈逸向记者提供的邮件显示,美国方面并没有给出理由,只是称:“撤销您的签证是由于我馆在签发您的签证后发现您并不符合获取美国签证的资格。”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给沈逸发的邮件
沈逸在美国的学术伙伴得知他的签证被撤销后,主动帮他打听了原因,不过至今没有结果。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过去一年里,有多达30名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学术机构负责人和帮助解释中国政府政策专家的赴美签证被取消,或被行政复议。
前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这次涉及到的学者主要是研究中美关系,南海问题,中国外交这方面的。以前美国对中国学者也有限制,但主要是在高科技领域,比如材料、纳米等,现在扩大到了社会人文科学。这个时间点的转变主要是从特朗普上台以后开始的,对包括向国际关系方面的学者设限,这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查阅目前已公开被撤销签证的学者资料发现,他们学术观点各异,目前并未呈现出针对性。沈逸指出:“这更像是FBI在完成上级交代的KPI ,他们只有能力识别出这是一个中国学者,然后无差别、量化完成任务。
不宜过分解读
对于多位中国学者访美受限制事件爆发的时间点,沈逸表示不宜过分解读。
“只能说美国有一股力量,用一种比较焦虑的态度对待中美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拒发签证或者取消签证的事情,从中美建交后就有了。最近也许数量上是有所提升,但还到不了很严重的质变。”
沈逸表示,美国的这种小动作在中美关系中一直存在,只是没有进入公众视野。
“但不能否认的是,美国的小动作范围在扩大,数量在增多,水平在下降。以前还能说出个意图、目的和效果,现在我都分析不出来。”
不过,沈逸补充表示:“要说客观上有一个什么效果,我想有一股力量想让大家形成中美关系没有正在转好的印象,能够减弱中美关系要走向缓和的认知。强化特朗普对华强硬的形象。”
前述学者表示:“从现在到2020年美国大选之前,想根本性改变中美关系的挑战还是很大的。我们在美国了解到,对华强硬的鹰派处于独大地位;主张与中国合作、接触的都被认为是少数派,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所以亲华派们保持沉默。在这个背景下,一方面,该回应的还是要有,另一方面,也不要乱了节奏。中国怎么去巧妙、冷静甚至耐心地做对美工作是一个挑战。相信中美双方都会从大局出发,彼此消除误解,向着正常化的方向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于4月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愿再次强调,中方对中美人文交流一向持开放欢迎态度。我们欢迎愿积极促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相互了解的美国各界人士到中国访问。”
作者:苏展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孙欣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