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一大观赛常识,即尽量不要直接对比男子和女子项目的成绩,因为无论是对抗程度、技术特点,还是整体发展情况,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的可比性并不高。
但是连续看了亚运会男篮半决赛和女篮决赛,你很难不把饮恨的中国男篮同圆梦的中国女篮正面比较。同样一路领先,同样一度将分差拉大到近20分,同样在最后时刻被抹平分差,男篮和女篮在最后一分钟内天差地别的表现,成为了昨夜今晨持续热议的话题。
应该说,此时此刻进行这样的性别对比,并不业余,更不多余。因为男篮和女篮最直观的差距不在对抗与技术,而在心理素质。男篮短期内两负菲律宾,背后固然有偶发因素。从克拉克森到布朗利,两场比赛中对手均有“神兵天降”,凭一己之力摧毁中国队的整条防线。但更致命的是,中国男篮似乎患上了习惯性崩盘的心病。对手刚刚缩小分差,队员们便茫然失措。投篮不进,罚球不进,暂停无效,换人无效,全队集体宕机,形势急转直下,最终等来的,是一个个抱头的身影。
相比之下,女篮短期内两胜日本夺冠,都是全场与对手打得难解难分,也都是在最后关键时刻杀死比赛。我们不能否认,这两场胜利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我们也很难预料,女篮的好运能否延续到巴黎。但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连场的运气都是姑娘们用沉着的表现拼出来的。昨晚的比赛,每当对手打出气势迫近比分,中国女篮并不慌乱,经过暂停部署,总能用内线杀伤或三分远投给予回应。甚至在最后一分钟,姑娘们依然坚定地执行战术。没有强行出手,一切按部就班,最终换来的,是一声声解气的怒吼。
当然,男篮的懵和女篮的硬,并不只是心理素质的差距。女篮的从容,建立在雄厚实力的基础之上。纵观全场比赛,李月汝在内线予取予求,李梦的内外结合也无人可挡,再加上韩旭发挥稳定,中国女篮坐拥三个绝对得分点,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对手防线,为王思雨、李缘、黄思静等人创造出得分空间,以至于主教练郑薇在绝杀球的布置上有充分的调度余地。而她的隐藏战术,也成就了王思雨。
反观中国男篮,本就实力下滑明显,还失去了内线主心骨周琦。反映到场面上,虽然中国男篮总体上技高一筹,尤其在顺境下也能多点开花,但是核心伤缺、星光黯淡的问题在形势焦灼以及逆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赛行进至关键时刻,往往是内线停球,外线哑火,在CBA叱诧风云的球员们在没有外援、没有核心的情况下玩起了“击鼓传花”,将皮球无效传导,直至铃响前强行出手。亚运会一役的最后一投,张镇麟就成了那个接到烫手山芋的倒霉蛋。
复盘两场比赛,男篮有无数可指摘的问题,比如张镇麟最后一攻是中投还是强杀篮下的选择;再比如乔尔杰维奇从世界杯到亚运会饱受诟病的选人用人。复盘两届赛事,男篮更有许多扼腕之处。比如周琦如果不受伤,对阵菲律宾可能就不会被翻盘;再比如郭艾伦如果入选国家队,关键时刻的终结球也许就有了确定性的选项。但竞技体育没有如果,更何况周琦和郭艾伦也远不足以成为男篮的“救世主”。中国男篮真正缺乏的,依然是呼唤多年的领军者,哪怕只有一个。
亚运会篮球赛事落幕,女篮正向着巴黎昂首挺进,而摆在男篮面前的,将是长期的困顿。短期内,我们期望着韩旭、李梦、李月汝带领中国篮球创造新的辉煌。但从长远看,我们更期望着新一代的“韩旭”“李梦”“李月汝”,无论男女。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