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斩断“穷根”他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
——追记广西桂平市扶贫办原副主任冯文林
【党徽闪耀·脱贫攻坚】
3个多月过去了,在广西贵港桂平市扶贫办,有一张办公桌依然空着,仿佛等待它的主人——冯文林下乡归来。
然而,今年3月28日,长年奔波在扶贫一线的冯文林因积劳成疾,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走完了短暂而充实的56岁人生。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桂平市扶贫办原副主任冯文林名列其中,成为广西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的又一位好人,是贵港市唯一的获得者。
让群众生活有奔头
“文林是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各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回忆起昔日老同事,桂平市扶贫办主任刘军难掩悲痛,“我失去了一名好助手、好战友,扶贫队伍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同志”。
紫荆镇蒙冲村是冯文林的挂点村。该村地处偏僻山区,山多田少,基础设施落后,是广西“十三五”扶贫开发贫困村,全村7个自然屯,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80人。
面对脱贫攻坚“硬骨头”,冯文林依靠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杉木、沙姜、竹笋等产业,覆盖全部贫困户,还筹资修建了5条村屯水泥路、6座桥梁,使蒙冲村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教育扶贫,才能从源头斩断‘穷根’。”冯文林曾说。为让国家“雨露计划”惠及广大贫困户,他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依托电视、短信、微信和上门服务等途径,确保可以享受教育扶持政策的贫困学子一个不落。
“多亏了冯文林这样的好干部,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去年,大洋镇里旺村大山屯贫困户何德强的女儿考上大学,正为学费发愁之际,冯文林帮助争取到“雨露计划”补助5000元;今年,儿子也顺利进入城区中学就读;如今,夫妇俩住上了80平方米的安置房,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心系易地扶贫搬迁
盛夏时节,走进紫荆镇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老乡家园”,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展现在眼前。小区共有安置房17幢372套,主要安置白云村、大广村、蒙冲村的贫困户350户1460人。
“这些楼房已住满了从大山沟里搬来的贫困群众。但曾经日夜奔忙的冯文林却看不到小区新貌了,也看不到小区居民的幸福笑容了。”紫荆镇政府副镇长覃机扬惋惜地说。
易地扶贫搬迁,是冯文林最牵挂的事。为让贫困户尽快入住新居,他每天6点半前步行两公里,赶乘前往村里的首班车,到站后再步行两公里,才抵达安置点。为赶进度,他风里来雨里去,全天候与工人打拼在工地上,累了在移动板房办公室伏台休息一下,连续奋战,夜以继日。
去年12月8日,桂平市几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同日举行入住仪式,世代蜗居深山的乡亲们住进崭新的房屋,开启了全新的幸福生活。“我都70多岁了,没想到还能住上那么宽敞的房子,过上那么舒坦的日子。”王德清老人由衷地说。
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
“我们村的扶贫公路,规划宽2.5米,后来施工队只修了2米宽。”油麻镇安平村党支部书记陈永礼说,因为路基狭窄,施工方以为修窄一点也可以过关。冯文林验收发现后,当即责成施工单位返工,确保工程质量。
冯文林的叔叔冯艺华家,离公路约几十米,施工队看在冯文林的面上,打算顺便把路修通到他家门口。冯文林知道后,及时制止了施工。
“权力不论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理当服务于人民。”冯文林曾说。他分管扶贫项目监督、扶贫培训、贴息贷款等工作,每一项工作,他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在有的人眼里,审计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是个苦差事,冯文林却主动请缨负责。他说,自己曾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比较熟悉,做起来也顺手。当审计发现错发补贴资金给某些贫困户时,他进村入户做思想工作,追回错发的资金,确保每一分扶贫款都用到刀刃上。
担任桂平市扶贫办副主任7年间,冯文林总是奔波在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积劳成疾。今年1月,他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在同事的劝解下,才到医院检查。医生建议他住院观察,他却记挂着未完成的工作,病情稍有缓解,又回到工作中。
翻开冯文林的工作日记,每一页纸都写得密密麻麻。每一天,他都为扶贫的事忙碌。直到2月11日的最后一次记录显示,他仍然在村里参加兴修水利活动。
而这时,距离他不幸离世,只有一个多月。
编辑:周辰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