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站立者) 图片来源:新华网
央视网消息: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内的一个机房里,140余个黑色的计算机柜整齐排列,发出低沉的“嗡嗡”运转声,机器上密密麻麻的指示灯不间断闪烁着,这就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而刘光明则是“天河一号”科研团队的领军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
1978年,我们国家开始研制超级计算机。
2008年,“天河一号”的设计步入轨道。
2009年10月29日,一台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从这一刻起,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2010年公布的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强排名中,“天河一号”拔得头筹,在2017年都由美国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终于真正走上了世界舞台。
“我们等这一刻等了二十多年,中国做了三十年,一个国家、一个团队持续几十年做一件事我认为拿到世界第一没有问题,就像国家高铁一样持续发展。”刘光明自豪地说,“天河一号”就在我办公室楼下。平时工作日我就睡在办公室,一离开机器就挂念,看到运转正常才能放宽心。”
时光倒回“天河一号”刚刚入驻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那段日子,那是2010年,国防科技大学派出刘光明带领6人先遣小组来到天津,负责中心的筹建与机器的安装调试、应用推广。
一栋毛坯房,水泥铺就的地面,到处是裸露的电缆和网线。时值盛夏,机房里连空调还未来得及安装,刘光明就带领团队不顾酷热,一头扎进工作,到深夜困了就在地上铺上凉席和衣而睡,第二天一早爬起来又继续到机房安装。
刘光明坚信,超级计算机是世界高端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也是体现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又一个重大创新成果。在承担起掌管“天河一号”的重担后,如何让机器发挥最大效能,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的使命摆在了刘光明面前。通过多年来一步一步的摸索,最终“天河一号”对外服务落在“算天、算地、算人”上。
在“算天”上,计算分析大型飞机外形的空气动力特性,使飞机飞得更快更省油,服务于雾霾天气预警预报是其近年来又一新的应用领域;在“算地”方面,中心与其他公司合作研发我国自主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分析核心软件;在“算人”方面,中心与基因公司合作,破解人类“基因组学”研究中面临的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技术瓶颈,军事医学科学院还在“天河一号”上进行了以胰岛素受体为靶点的糖尿病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
通过刘光明的手,“天河一号”的服务越来越“接地气”,不仅实现了满负荷运行,而且出现用户排队使用的情况。
30多年来,刘光明同中国超算研制事业一同磨合和成长,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也越来越强烈。正是由于这种社会责任感,他还带领出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科研创新团队,不断挑战实际应用难题,向国内技术空白发起冲锋,将“中国制造”推向更高更远的舞台,真正服务于科研事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