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去年8月,重庆市吹响了深化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一年过去了,贫困群众得到了哪些实惠?近日,记者从重庆市扶贫办获悉,2017年以来,重庆市贯彻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五个一批”实现了贫困群众全覆盖。
“五个一批”,指的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简而言之,即产业、生活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社会公益事业和保障工程,针对主要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精准到人。”重庆市扶贫办相关人士解释。
以产业为例,重庆市因地制宜实施林果药桑菜鸡牛羊兔蜂和电商、乡村旅游“10+2”特色扶贫产业,累计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201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935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65万人。
尤其是乡村旅游,在带动群众脱贫增收、推动产业融合方面显示出了强劲势头。去年,到乡村旅游扶贫村旅游的人数逾4000万人次,直接带动全市1.5万余户乡村旅游接待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到农家乐就近务工的人均年收入亦达1万元以上。
易地扶贫搬迁则是另一番风景。“过去在高山上,水电没得,交通闭塞,经济收入也全靠子女在外面打工。搬迁到集中安置点后,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还在镇上发展的集体产业处找到了工作,一年要挣个两万多元。”今年上半年,武隆区羊角镇庙岭村贫困户陈永胜从海拔1000多米的掉角处搬了下来,生活也发生了大变样,说起这些变化,他笑逐颜开。
作为一项让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的创新性工作,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根本途径。重庆市建立财政资金、专项基金、地方债、政策性贷款、群众自筹“五位一体”搬迁融资模式,分年度下达到区县,完成贫困人口搬迁安置8万人。
教育扶贫方面,重庆市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政策,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家庭学生克服了经济困难,顺利步入校园;此外,落实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相适应的增长机制,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将农村居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3600元/年。
种种措施,让重庆市的脱贫攻坚根基越打越牢。10日,重庆市开州区、云阳县、巫山县等3个区县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均达到贫困县退出条件,如期实现了高质量整体脱贫摘帽。
重庆市扶贫办相关人士称,眼下,距离夺取深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时限越来越近,重庆市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深化落实“五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确保贫困人口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