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动因。坚持问题导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也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思想方法。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可以说,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改革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
从理论上说,问题是创新的起点,问题引导理论发展。从实践上看,问题是阻碍前进的“拦路虎”,“一山放过一山拦”,然而人类社会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问题本身蕴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共产党人从来不回避问题,历来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看成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都是奔着问题去的。正因为有深刻的问题意识和扎实的解决问题行动,我们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改革攻坚克难的现阶段,奔着问题去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改革奔着问题去,必须立足于解决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
奔着问题去的前提是研究和找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具体表现是什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谋定而后动,避免不着边际、无的放矢,避免因问题抓得不准导致改革着力点出现偏差,贻误时机或半途而废。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经常思考和研究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得不彻底,哪些顽瘴痼疾有待攻克;分析和预判哪些领域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脉,超前谋划,精准施策。
改革奔着问题去,还要分清轻重缓急、辨别主次难易。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试图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必须在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多种矛盾叠加。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牵住“牛鼻子”,以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全局工作顺利开展。
能不能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来说是一项考验,要求他们必须有担当精神。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各级主要负责同志都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责任,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和善于解决问题。对一些重大改革、协调难度大的改革,要不畏艰难,不怕接烫手山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
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瞄着问题出真招实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目标既定,关键在于落实。改革要触动既得利益,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任务艰巨而繁重,不真刀真枪干、脚踏实地干是不行的。蓝图变现实的唯一途径是实干,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更要身先士卒、带头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对于肩负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不仅要有善于推进改革的智慧,还要有善于推进改革的科学方法,特别是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和运用科学方法,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要坚持一把手抓改革,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而且要从抓改革方案制定入手,一直抓到部署实施、政策配套,一竿子抓到底。
作者:赵长茂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