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家庄海关获悉,2015年,石家庄海关共接受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3万票,占全部报关单比例由2015年年初的20.6%上升到30.34%。
一体化报关单比例的上升,表明从2014年9月22日起全面推开的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带来的便利,得到越来越多外贸进出口企业的认可。这项改革,通过三地海关作业联动,促进了关区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了三地通关,如同一关。
具体而言,改革后三地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申报的海关,可以实现跨关区放行,既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和费用,又提高了海关监管效能。一体化通关惠及京津冀区域内8.4万家进出口企业,我省2.3万家进出口企业受惠。
3月22日下午,河钢集团进口的17万吨铁矿砂到达天津新港,该集团报关员董惠玲向石家庄海关提交报关单,工作人员立即接单、审单并下达放行指令,企业就可以从天津新港港口提货。从货物到港到企业提货,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按照原通关模式,需要在港口海关和属地海关分别报关,还要进行转关运输。报关员两地奔波,货物从到港到放行至少需要两三个工作日。”董惠玲说。
“一体化通关模式下,通关时间从两三个工作日缩短为一两个小时,对于企业来说,能够避免产生港口滞期费、转运物流费、报关差旅费等费用,降低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货物通关时间的缩短,使得企业进口的铁矿砂等生产原料能够即到即运即投入生产,节约了原料仓储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董惠玲说。
一体化通关模式下,允许代理报关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打破了对报关企业报关地点的限制,促进了我省报关业的发展。“我现在每月能代理约20票跨区域报关业务,而在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实行以前,每月只能代理一两票业务。”河北八达报关服务有限公司报关员刘辉说。
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无纸化通关、汇总征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外需较为低迷的形势下,为外贸企业营造了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加之我省已建成并运营的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秦皇岛、廊坊出口加工区,已通过预验收的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正在积极申报的黄骅港综合保税区,河北武安保税物流中心,唐山港京唐港区保税物流中心,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外贸环境正在形成。
通关一体化带来的外贸红利未止步于京津冀区域内,从2015年7月1日起,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泛珠”四省、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北地区等五个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实现区区联动,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属地或港口海关办理申报、放行等手续,实现了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
据石家庄海关统计,截至2015年底,在石家庄海关申报、货物进出境地为京津冀区域外的报关单共217票,货运量共802.71万吨,主要集中在青岛、大连等口岸。
“一体化通关模式下,企业办理跨区域通关业务简化了环节,通关成本节约近三成。在各种便利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家门口的海关报关。2015年石家庄海关共接受进出口报关单9.9万票,同比增长1%。”石家庄海关监管通关处副处长李英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