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实习生 曾心怡
如果给你一个向院士提问的机会,你会问什么?“外星人在哪个星球上?”“虫洞是怎么形成的?”稚嫩的声音伴随奇思妙想先后涌来,接招解惑的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风云气象卫星设计者龚惠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专家刘经南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太阳能应用领域专家褚君浩。
近日,海波和秦畅两位金话筒主持人再邀小朋友与中国院士一同走进电波。“海上畅谈——小学生对话中国院士”第二季将节目现场搬进了位于青浦区的北斗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来自青浦11所小学的数百名三到五年级学生席地而坐,接连不断地向近在咫尺的科学家发问。这场营造了科普亮点,同时颇具传播价值的对话将于9月1日、8日、15日20点在上海新闻广播93.4播出。
不拘一格 科创中心变身录音棚
斗室、操控台、录音棚,这是电台节目的固有配置。但这次小学生对话中国院士的北斗主题节目却不走寻常路,带着孩子们浩浩荡荡进驻科创中心。在主持人海波看来,节目走出录音棚、大礼堂固然显得别致,但拥有高精尖设备的北斗中心向稚子小童开放,才是真正的不拘一格。节目现场放眼望去,孩子们身旁展陈的即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机会难得,孩子们显然有备而来。围绕上海是否适合使用太阳能,有个小男生甚至能将物理概念解释得头头是道,思路清晰得令院士惊叹不已。而除了一堆专有名词,更多异想天开的问题充斥全场。人去过宇宙空间站,回来会更长寿吗?如果不穿宇航服,能在太空活多久?在“好奇宝宝”发问之后,院士们也反向抛出问题。电灯为什么会发亮?麦克风为什么能放大声音?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科学就是要好奇,就是要钻研,就是要探索发展真实的面貌。”龚惠兴告诉孩子们,自己寻求的答案,印象最深刻。
科技创新 媒体也可有所担当
身处科技创新的时代,00后既不缺少认知的途径,也不缺乏学习的手段,但个中关键最终还是落在兴趣之上。就活动中孩子们高涨的提问热情及聆听答案时的专注程度来看,此次以小学生为主角,直面院士的新颖方式已经取得了成功。当下,大量的比赛和奖项都过于强调成果而忽略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但通过与专业人士自由交流,孩子们能更好地展开畅想的翅膀,心中也能生长出创新的灵感,埋进科学的种子。
对于院士们来说,除希望“科学技术从娃娃抓起”之外,他们放下身段参与节目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通过电台、电视的转播,听众、观众们的求知欲或能因此被激发,从此愿意多问一个“为什么”。借助孩子们童真的提问,能让普罗大众都看懂、能触碰的科学被院士们娓娓道来。这不仅是科普最直观的体现,同时也是休闲娱乐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