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启哲 周敏娴)“大理处处有美酒,金花举杯来敬酒……喝过白族同心酒,走到哪里是朋友。”一首《白族酒歌》唱遍大理的大街小巷。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它的创作者苏锦弟还是一位歌唱家。白族歌唱家苏锦弟“翘望大理”个人作品经典歌曲演唱会,将于11月8日,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办。身未动,曲先行,苏锦弟希望把大理的音符留在上海,带观众完成一次音乐上的“大理之旅”。
苏锦弟198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常留柱。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扎根大理的一名歌唱家和艺术策划人,还创作、改编了近百首具有大理元素的歌曲。
“我虽然不是作曲家,可是很多作品在家乡很受欢迎。”苏锦弟告诉记者,歌唱事业之余开启创作之路,纯属无心插柳。1997年,一次演出前发生的车祸,让他暂时无法开口唱歌。朋友送来了一段歌词,安慰他,“你不能开口唱歌,可还是能创作呀”。《白族酒歌》就此诞生。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全靠老百姓的口而相传。一次在路边吃烧烤,苏锦弟听到了邻桌唱起这首《白族酒歌》,忍不住上前问,你知道这是谁的创作吗?对方说:“是苏锦弟啊。”面对站在眼前的真人,对方浑然不觉。原来在大理,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会唱他的歌,却不识他的人。
对此,苏锦弟并不介意。少了殿堂专业演出、成为明星的机会,却让他成为属于父老乡亲的歌唱家。这些年来,他走遍大理的村村寨寨,下乡演出超过1000场。山野里放歌,也滋养了他的创作,从《蝴蝶泉的传说》到《翘望大理》再到《苍洱吟》,他的创作几乎都在描绘大理的风光人情。
此番走出家乡,回到母校,他还带着另一个使命,那就是以这些带有民族元素的音符带大家走进大理,认识大理。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上海音乐界的支持,苏锦弟的老同学,彝族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学进此次将担任演唱会的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歌唱家赵勇和陈剑波也将助阵演出;演出的伴奏则由上海轻音乐团完成。团长褚保杰说:“乐团鲜少承担少数民族原创歌曲的伴奏,所以如何呈现出大理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更适合上海观众的口味,对院团也是一个挑战,希望能以此支持这样的民族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