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T版 《哈姆雷特》 中,科尔索诺夫用高度洗练的戏剧手法,将场景搬到了一个剧场的化妆间,成为最前卫的改编方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童薇菁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次的OKT带来了超出想象的第一千零一个。
立陶宛OKT剧团的《哈姆雷特》,由鬼才导演奥斯卡·科尔索诺夫执导,2014年在北京演出时引发业界轰动,不少学院派人士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科尔索诺夫带着这版《哈姆雷特》二度来华巡演,不少上海戏迷早早引颈期盼。
《哈姆雷特》 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诞生后的400多年里,它被屡次搬上舞台,改编成歌剧、音乐剧,电影版本至少就有上百种。而这一版话剧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不在于“前卫”,而是“前卫却又入木三分地展现了原著的精髓”。
科尔索诺夫用高度洗练的戏剧手法,将场景搬到了一个剧场的化妆间中。演员们充满冲击力的表演,配合镜子等舞美元素的运用,展现了一个极富冲击力但又忠实于原著的当代经典版本,在传统的故事里力求特异诠释。有剧评人说:“久而久之,莎翁原著褪去光晕成了沉默的底本,这一回每个观众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它源于大树,又开枝散叶、另立门户。”
“只有我们在戏剧场景中看到了自己,我们才能表演它”,科尔索诺夫谈起 《哈姆雷特》 的创作灵感。在OKT剧团的 《哈姆雷特》 中,镜子一直出现在舞台上,成为重要的象征意义,“戏剧必须谈论我们自己,谈论我们的时代———必须避免封闭的戏剧世界。阐述古典戏剧作品也不能例外”。
科尔索诺夫曾获欧洲戏剧联盟大奖,他原是立陶宛国立话剧院的导演,1999年成立了OKT剧院,当时他年仅29岁。“每一种现代戏剧演绎都能用莎士比亚的模式揭露当下社会。如果我们去看莎士比亚,不是传统的,而是试图将他的作品放在当下。莎士比亚的创意,为我们的当下问题提供最高维度的阐述。”他说。
在结束北京演出后,该版 《哈姆雷特》 将于明天起亮相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随后前往广州演出。据悉,科尔索诺夫未来准备将更多作品带到中国。《哈姆雷特》 之后,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在底层》 和安东·契科夫的 《海鸥》 也将陆续来华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