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迎来历史性突破一刻。昨天在意大利开幕的第53届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揭晓,花落中国作家曹文轩,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荣获这一奖项,令国内儿童文学界、出版界兴奋不已。
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现场,曹文轩在接受本报记者国际长途电话采访时,透露了一则小花絮。“出发之前,我站在家里书架边,准备抽两本书带到飞机上看,意外翻出了当初申请国际安徒生奖的材料及画册,一页页翻过去,多年来出版的多部作品封面,让我回忆起一路与儿童文学相伴的苦与乐。”曹文轩把这视为吉利的暗示与信号,“我对自己说,要对自身的劳动有信心。我讲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它们也可以是全人类的故事。我想,这是这次能获胜的重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间,国内少儿图书以年均10%的增幅增长,童书已然跃升为出版市场领跑者,童书翻译、版权输出的规模也不断增速。资深出版人、评论家海飞说,我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正迅速国际化,呈现出全面开放、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此次中国作家首次获奖,中国儿童文学站在了世界顶尖舞台,进一步得到了全球关注与认可。
作品首先是艺术品,是追求和靠近美的
走过60年的国际安徒生奖,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官方设立的世界最高国际儿童文学奖项,奖励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社交平台上,多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版人纷纷祝贺曹文轩。作家秦文君说:“花都开了,好事来。祝贺文轩,为中国儿童文学骄傲!”北京大学教授邵燕君难掩激动之情:“继莫言201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的文学力量再次在世界面前展现了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从《草房子》到《青铜葵花》《丁丁当当》系列,曹文轩的笔下营造了让人耽迷流连的文学世界,至纯至美的风格赢得了无数孩子和成人喜爱。有评论说,曹文轩的作品里既有清新行文,也充满深邃思考,孩子们通过阅读感受到了一些看似遥远却可以影响一生的东西。“我在写作时,并不刻意推敲为谁而写,主要考虑的是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曹文轩认为,自己对创作有“洁癖”,“经典的作品应该有审美功能,它必须首先是一件艺术品,艺术品一定是追求和靠近美的。”他说,自己的读者分布中,约三分之一是成年人,三分之二是孩子。“我很喜欢这样的状态。我采用的是儿童叙事和儿童视角,但并不特意为儿童而写。成年人能够感受到美学的境界,而孩子读到的是精彩故事。”
生于江苏盐城小乡村的曹文轩,现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很早就体味到了人间百态,也磨砺了他的意志。《草房子》《青铜葵花》的主人公身上都融入了曹文轩童年的成长记忆。“对我来说,记忆力远比想象力重要。记忆是有根的,想象是飘忽的,我更愿意把过去的故事写出来告诉读者。”
儿童文学走出去要摄取人性共通的情感
曹文轩以行云流水般的故事讲述,打动了中国读者,也走进了千千万万外国读者的心里。长篇小说《草房子》自1998年由江苏少儿出版社推出以来,迄今已印刷300次,累计印数逾千万册,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图书大奖。《青铜葵花》目前已有俄、德、意,韩、法、西班牙语等多个译本,包括英国《卫报》等多家西方主流媒体予以报道并给出很高评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国际执行委员、资深出版人张明舟说,国际上看重的儿童文学创作,不但要在美学上有较高造诣,还要善于以孩子的视角展现并引导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探索,摄取并升华人性共通的情感。
因此,除了叙事中的审美策略,曹文轩也很看重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维度。他谈到,有些儿童文学作家一味追求“欢乐”或“糖分”,却忽略了对于苦难、挫折的提炼呈现,不利于让孩子认识全面真实的世界;有的作家热衷于上天入地,在星际间穿越,完全摈弃了写实,却把记忆中自己的生活都放弃了,少了扎实的分量。“小说的真正深刻,不仅来自对生活实相的摹写,也来自对生活的‘对抗’。这种‘对抗’可以剑拔弩张,也可以是另一种策略:用神圣、典雅、高尚、悲悯、宽容等加以净化、改造和呼唤。我的作品更多时候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更相信后者的力量。”曹文轩的代表作,写的多是远离现在孩子的“昨天”,但他觉得,文学写的不是时代的变化,而是人性的爱恨情仇,“这些基本人性从未改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