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启哲
北京观众对具有人文内涵的作品非常关注,《风雪渔樵记》和《双飞翼》的票房丝毫不让热门IP改编的《甄嬛》,图为《双飞翼》剧照,该剧讲述了晚唐背景下,李商隐与爱人王云雁、恩师之子令狐绹的恩怨情仇。(上海越剧院供图)
今年是越剧诞生110周年。今晚,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上海越剧院承办的“越从海上来———上海越剧院2016年新剧目北京展演”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拉开序幕,上越近年新创的《甄嬛》《风雪渔樵记》《双飞翼》,将在为期一周的商业演出中先后与北京观众见面。
作为南方剧种,一向深扎在江浙沪的越剧,过去多以经典剧目在京作单场演出,而以百余人的团队,集结多部新创剧目进京商演,在近年并不多见。上海虽不是越剧的发源地,却是越剧的发祥地,众多流派与艺术大家正是诞生成长于黄浦江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希望以越剧诞生110周年为契机,扩大越剧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打造上海越剧院在行业中的品牌形象。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鸣表示:“在剧目创作上,近些年的上越颇为高产,以戏推人也让一批青年演员在与资深演员同排共演的过程中迅速成长。有了戏和人,就要在影响力上为‘上海出品’提供更大的平台。”据悉,未来几年内,上海的戏曲新创剧目还将陆续以院团为单位在京逐一亮相。
题材跨度大,展示上越流派纷呈特色
去年底,上海戏曲艺术中心集结京、昆、越、沪、淮、评弹6大剧种6台新创剧目在京演出,引发很大的反响。张鸣说,如果说去年演出显示上海整体戏曲的实力,这一次则希望侧重展示单一剧种和其院团的创作实力和人才梯队。
近年,上海越剧院新创剧目不断,此次展演的三出剧目从题材上各有侧重:今、明两晚上演的《甄嬛》(上、下本)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主创对庞杂的剧情进行提纯改编,在近年的演出中创造了“越剧牛市”的票房佳绩;13日演出的《风雪渔樵记》属于老戏新编剧目,依然由原版范派小生章瑞虹与袁派花旦华怡青饰演,保留了10多年前老版的核心唱腔唱段,以现代视角重新解读这个“贪图富贵、难守贫贱”的故事。15日上演的《双飞翼》是一出讲述唐代诗人李商隐故事的人文大戏,既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戏凸显越剧柔美本色,也加入其个人命运浮沉以勾勒晚唐历史片段。
而近年上越在人才培养上的新老交接、同台竞技也在本次展演中得到体现。《甄嬛》 上本主要以青年演员李旭丹、杨婷娜、史燕彬、王柔桑、裘丹莉等担纲,作为一出群戏,每个人在其中都有较为完整的唱段,旦角王派、金派、袁派、吕派和小生徐派、陆派、范派的唱腔均有展示,体现出上越流派纷呈的特色。而到了下本则由钱惠丽、王志萍等资深演员出演。《双飞翼》 在创排之初就运用AB组形式,让青年演员对照资深演员的角色创作,边学边演。
商演出票忙,北京观众更青睐人文戏
南方剧种进京,难免因为语言让人担心观众的接受程度。不过上越党总支书记杨碧云告诉记者,北京本身有着很好的越剧欣赏基础,单是民营剧团就有十余个。不过即便如此,开票一个多月,她每天都要刷好几遍网上的售票情况。“这一次我们采取商业售票的模式,票房销售直接反映着北京观众对越剧的认可程度。尤其是这次演出的剧目在北京都是首次演出。”销售情况确实反映出不少信息,本以为此次进京演出中,《甄嬛》 因为影视剧和网络小说的受众基础会更好,没想到北京观众似乎对另两部具有人文内涵的作品更感兴趣———《风雪渔樵记》《双飞翼》 的票房略微高于《甄嬛》。
这一情况,或许与剧中主创前期的艺术普及工作有着不小的关系。4月21、22两日,参与本次展演的主要演员钱惠丽、王志萍、章瑞虹等演员分别前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举办艺术讲座。演员们从展演剧目的角色讲开去,教学生穿起高靴,舞起扇子,扮成风度翩翩的女小生;或分享哭戏的创作,细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甄嬛》里的甄嬛、《盘夫索夫》里的严兰贞等角色的不同哭法。学生们听得入迷,不仅叫好和掌声不断,在讲座之后还排队买起了票。据工作人员介绍,有位北大学生,来回跑了6趟买了6张票。原来,她逐个游说没有前来听讲座的宿舍室友,最后全体出动看戏。
杨碧云说,戏曲观众高龄化,在越剧迷群体中尤为突出。这一次进京展演,也希望能对这一状况有所改变,吸引更多高素质的青年走进剧场。所以,票价更加亲民,超过半数是50元和80元价位的演出票,最高票价仅为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