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揪出朝中巨贪,朕需要一位铁腕之人,一位无情之人。”康熙带着问询的目光望向那一人,“陈廷敬,你可愿当这铁腕无情之人?”
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明晚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该剧讲述了康熙王朝名臣陈廷敬官场风云50载,从一介书生到位极人臣,在波诡云谲,浮沉难料的 宦海之中始终坚守公正、清廉的人格之本,并将这份坚持延续终老的故事。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16原创演出季”系列的重头戏,《大清相国》汇聚了上 话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剧中灵魂人物、一代贤臣陈廷敬由田蕤饰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担任该剧导演。在王晓鹰的理解中,陈廷敬真正意义上的“善 终”在于他保住了自己文化人的本色,反贪反腐是他坚持人格高贵、实现理想抱负的外化。
演出有情之人做无情之事
《大清相国》原著作者王跃文曾对史书上的陈廷敬有过精彩概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 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康熙王朝名臣辈出,那时官场之复杂,几乎无人能独善其身,陈廷敬有何与众不同?
话剧以陈廷敬参加科举考试起笔。陈廷敬结识了一同赴考的青年张汧、高士奇和郑恒。四位士子踌躇满志,几乎一同入仕为官,但这些昔日的好友们却最终因贪腐接连 走上不归路——有人圆滑混世,慢慢暴露了自己贪欲的本性,有人被封妻荫子的荣耀蒙蔽了双眼,无奈地接受了官场潜规则,也有人枉法渎职,碍于人情而徇私包 庇。当陈廷敬不得不以铁腕去对待生命中重要的人们时,他如何在有情与无情之间做出杀伐决断,又如何在内心挣扎中以理智战胜情感?在导演王晓鹰看来,关键 就是演出一个有情之人如何做了这许多坚守原则的事。
为了让陈廷敬的形象更贴近人心,编剧洪靖惠在原著基础上整整琢磨了3年。她写陈廷敬的初心和理想,也写他的孤独和无奈。洪靖惠为陈廷敬和红颜知己月媛设计了定情盟誓、退定续誓、诀别毁誓3 场戏。这几场戏极为特别,陈廷敬对月媛3次鞠躬以“无言”诉有情,每一次鞠躬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次是两人定情时相知相许的情义。第二次发生在月媛求陈廷 敬救自己丈夫张汧时,而陈廷敬什么也不能许诺,只能向她深鞠一躬。最后一次是月媛被流放宁古塔时,两人相对诀别,天长路远,死生茫茫。
饰演陈廷敬的青年演员田蕤为这个角色投入了巨大的心血,陈廷敬处事的精明、狠辣之外,他感受到了这个铁腕人物内心深处的寂寥与伤感,但他却从未后悔或动摇过。
呼唤对“一片冰心”的守护
《大清相国》的情节主线其实是由主角陈廷敬与他的对立面,包括他爱的人所共同推动的。这些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这些人之间的交锋、改变与对比,共同塑造丰满了 陈廷敬这个人物,也让其具有强烈的宿命般的悲剧意味。在这个过程中,陈廷敬内心所受到的冲击和伤害,不管是对于好友,还是对于爱人,包括留下的那种无法弥 补的缺憾,通过舞台艺术的表达传达给台下的观众,让人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经历的情感历程,这正是该剧在结构上的用心之处。
在讲述一个知识分子如何保持本心的同时,《大清相国》以“历史的教训”深刻还原了另一个主旨——“容贪者之罪不亚于贪”。
陈廷敬一生经历28次升迁,历任经筵讲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他的政治生涯其实一直如水一般流动,但始终坚如磐石地信仰着清廉与公正,丝毫不妥协。
王晓鹰说,每个渴望“学而优则仕”的古代读书人,都揣着抱负,都怀有初心,及至剧终或人生终点。“我本高洁”这四个字,对于张汧是遗憾,对于郑恒是痛悔,对于高士奇更只是空话,而对于陈廷敬来说,既是他的初心之所在,又是他的善终之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