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于今天开幕。在为期三周的时间里,将有37台主体演出展示上海文艺百花竞放的繁荣景象。作为颇具影响力的上海文艺名片,本届“上海之春”将更加注重彰显上海文化的标识度——助推一批原创力作向世界舞台启航,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汇聚各国各地文艺宝藏,使艺术既能在演艺地标中绽放,也能步入大街小巷。
原创集萃,让艺术家在这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上海之春”历年来都是原创佳作的展示与孵化平台,今年推出的不少作品则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许舒亚说:“上海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原创力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必不可少。”据介绍,开幕演出和闭幕演出分别为《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海上新梦Ⅻ)》和交响幻想曲《炎黄颂》,都将对中华创世神话、创世精神进行系统开掘和表现。
用交响乐“翻译”京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由上海爱乐乐团90后驻团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将在明晚全球首演于东方艺术中心。这部长达85分钟的作品,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文化与西方古典音乐熔于一炉,由上海爱乐乐团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联合委约。今年下半年,龚天鹏计划前往美国,见证大洋彼岸的乐团演绎这部中国作品的海外首秀,而“上海之春”就是它的起点。
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气韵的作品,是本届音乐节的一大亮点。世界知名作曲家谭盾将携小提琴狂想曲《戏梦人生》、大提琴狂想曲《水火交融》亮相,而竹笛演奏家唐俊乔具有跨界融合特点的音乐剧场戏剧《笛韵天籁》,青年作曲家郭思达展现民乐新概念的交响作品《牡丹亭》,也都会在本届“上海之春”中充分显现中国作曲家的原创力。
海纳百川,汇聚海内外群星璀璨的文艺宝藏
在这场国际艺术盛会中,上海以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胸襟和气度,迎来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美国太平洋交响乐团、莫斯科大剧院管弦乐团、维也纳—柏林爱乐音乐家合奏团等国外知名乐团。不仅如此,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郭强辉表示,在本届“上海之春”中,有相当比重的作品将体现上海文化的内涵——历史性、继承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
以被誉为“来自东方的夜莺”的女高音黄英为例,这次将带来“镜花水月”独唱音乐会。黄英说:“尽管我主攻西方歌剧和艺术歌曲,但有责任和使命感去演唱更多的中国歌曲。”音乐会中,黄自的《春思曲》《玫瑰三愿》等情感细腻的艺术歌曲,以及丁善德的《爱人送我向日葵》、赵季平的《关雎》等作品将一一唱响。
色彩缤纷的民族风情也将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闪耀。据上海民族乐团副团长钱卫红介绍,为乐团2018-2019演出季揭幕的《锦绣中华——西北风情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将原汁原味呈现西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表达对祖国团结统一以及天下大同的永恒渴望。此外,《“民族瑰宝·舞之传承”首届中国非遗舞蹈展演》则将展现中国传统舞蹈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及保护成果。
此外,如何打破音乐的藩篱,让更多人得到艺术的滋养并从中获得幸福感,是“上海之春”的重要命题。据悉,本届音乐节《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等演出将通过跨界手法提升作品可看性,并配套推出赏析活动,引导观众欣赏艺术并产生共鸣。
艺术不应该只属于音乐厅和大剧院,也应该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以提升上海整体的文化浓度。在今年的“上海之春”,“管乐艺术节”将继续把管乐艺术送到市民身边;艺术教育展演栏目将打造《小星球音悦会》等专场演出,做好美育普及工作;“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开放周”等系列活动也将免费开放,惠及广大学子。
作者:本报记者 姜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