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出的毛泽东家谱《韶山毛氏族谱》为罕有的全璧之本,总计二十二册。(上海图书馆供图)
昨天在上海图书馆揭幕的 “中共一大代表暨馆藏革命家族谱特展”上,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目前所知唯一一部由中共一大代表亲任总纂的家谱 《沩宁何氏族谱》首度公开展出。同时亮相的还有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陈潭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徐向前、彭德怀等人的家谱。
上海图书馆是中国家谱原件收藏数量最多的公藏机构,现有馆藏三万余种30余万册。此次这么多的名人家谱集中展出,在该馆是首次。
为《沩宁何氏族谱》做总纂的是何叔衡。1921年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与会的13位国内代表中,何叔衡的年龄最大,时年45岁。参加完这次重要会议后,何叔衡匆匆赶回家,一件重要的家事正等着他——族谱纂修的扫尾工作。
这本族谱为庐江堂木活字本,全38册,印刷完成于1921年的冬天。根据家谱记载,何叔衡的谱名为启璿,“字玉衡,号琥璜,学名瞻岵,行五,前清邑庠生……娶袁氏……子二,佑权,次殀,女四……”从中可以看出,何叔衡曾育有两子,都不幸夭折,后来将侄子何新九过继为子。关于何新九的身份,之前普遍的说法是何叔衡弟弟的儿子,但家谱显示其实是其哥哥的儿子。该家谱纠正的另一个文献错误是何叔衡大女婿的姓氏。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何叔衡大女儿的丈夫姓王,但家谱中记载其嫁入的是吴姓人家。
相关统计显示,毛泽东的家谱,包括残本在内,目前仅存世五六部。此次展出的《韶山毛氏族谱》为罕有的全璧之本,总计22册。它由毛泽东的私塾老师、也是他的堂兄毛泽启在1941年纂修。
家谱是同一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的记录。这一独特的文献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已绵延几千年之久,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家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比如同样在此次特展上亮相的陈潭秋家族的《陈氏宗谱》,在清代道光、同治、光绪直至民国九年(1920年)曾有过四次修纂,陈潭秋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他的兄弟等,都分别参与过这四次修谱活动,因此家谱中关于陈潭秋的资料非常丰富,堪称是研究陈潭秋的一座金矿。
从这部宗谱中还看到很多名人的身影。比如陈潭秋五哥陈树三,是武昌首义的实际领导人之一,也是陈潭秋的引路人。他的八弟陈森在 《五兄树三先生行述》中写道: “先生乃与同志建立军政府于武昌,经营计划,多出其手”“汉阳失守,随黄元帅克强南下至金陵为根据地,组织临时政府” “冬十一月十二日赴席元师府,适促坐者拂试手枪,误中先生脑部。”这些详细的介绍,是外界所不了解的。
此次展出的何叔衡、毛泽东、陈潭秋三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家谱均来自宁波藏家励双杰的收藏。昨天的开幕式上,励双杰将这三部珍贵家谱的数字版捐赠给上海图书馆。 “中共一大代表家谱的数字版入藏,将进一步充实我们的馆藏。”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
作者:文汇报李婷
制作编辑:童薇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