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毕赣,大家在想到轰动文艺界的“诗集电影”《路边野餐》的同时,脑中不免浮现出毕导带着老姑父走红毯的精彩场面,此举俨然在“带着老婆走红毯”常态化的当下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杀出重围,成为毕导的生动标签。昨晚,“中年演员”黄觉与老姑父“登上”新一期吐槽大会的舞台,屏幕内外通力合作宣传即将于12月31日上映的新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
这部在金马奖提名最佳剧情、最佳导演,斩获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配乐、最佳音效、与金棕榈失之交臂的电影,从预售中不难发现,网友对其充满了期待。专业影评人甚至发出了“我在刚结束的纽约电影节两次观看了这部影片,两次间隔十天。十天里我也和其他参展影片度过了不少美妙的时间,却觉得自己始终没能离开那个夜晚”的感慨。那么,《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何如此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呢?
猫眼专业版《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日的预售增长数据
强大的演员阵容
从老姑父凭借一己之力撑起《路边野餐》的半壁江山,到汤唯、黄觉、张艾嘉等文艺片巨匠的加盟,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在众人的护驾之下,似乎已然为“佳片”做好了前情提要的准备。尽管在新一期的《吐槽大会》上,黄觉被众人戏怼除了他,电影团队的其他人人手一个金马奖杯,但有态度的演员终究不能因为与大奖无缘而否认其演技。至于汤唯,从《色戒》到《黄金时代》,“文艺”二字浸透其角色,与毕导以及新片的气质毫无违和感。从“台湾新浪潮”脱颖而出的张艾嘉更是文艺片的先锋级人物。汤唯、黄觉、张艾嘉与毕赣的组合似乎可以碰撞出不少火花,这大概是网友期待此片的原因之一。
长镜头的大胆使用
此次,《地球最后的夜晚》使用了一种新鲜的观影模式。片长2小时10分钟,前半部分是正常的2D格式,但到了中间,出现一个颇具仪式性镜头,饰演男主角罗纮武的黄觉进入影院坐下戴上了3D眼镜,然后片名《地球最后的夜晚》字幕出现,提示观众也戴上眼镜,正式开始影片的3D部分,而整个3D部分是一个一小时的长镜头。在影评人Caspar Salmon看来,当毕赣最终抖出他那个天才长镜头的时候,你立即就知道,这部电影是纯粹的魔术。对于长镜头的使用向来颇为讲究,在毕导这里,那个长达50分钟系列镜头想必将成为一种现象,在电影圈里被久久谈论。
对于“符号”的保留
在《路边野餐》中,作为符号的“时钟”为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为影评人提供了讨论空间。而此次他的灵感来源于夏加尔的画作、莫迪亚诺的小说和保罗·策兰的诗句。深红与墨绿形成了本片的主色调,既拥有强烈的冲突,又充满超现实感。构图上,毕赣十分注重道具的运用,内景有圆形的镜子,多种形态的灯具,时明时暗,带来不同的气氛,《路边野餐》中重要的符号性道具时钟,也在本片里数度出现;外景则利用凯里地貌,打造出来回穿行的空间感。而他的“废墟美学”依然存在,岩洞地下室倒映的粼粼波光,显得暧昧而又魔幻。
自造梦境空间
《地球》升级了《路边野餐》低饱和度的画面、自然光的采用、粗粝的调度,成全了一个旖旎潮湿的、脱离了物理学时空制约的、几近走火入魔的迷幻梦境。而与电影前半部分曲折颠倒、散乱拼接、不稳定的回忆形成对比,电影后半段的梦境正序、完整、一镜到底,并用3D实现了彻底的浸入体验,影像在跌宕起伏的地势高差中轻盈穿梭,如同对沉重回忆的自我修复。关于梦境的电影,经典作品不在少数,前有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后有诺兰的《盗梦空间》,如何讲好“梦”的故事,想必是观众的期待点之一。
对于一部作品的解读,无非是从形式与内容入手。而《地球最后的夜晚》无论是在演员、拍摄技巧、元素设置、亦或是故事情节方面,以其新颖而又不违和的方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因此,《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预售登顶出去抖音推广的因素,怕也是理所应当了。
作者:雷钰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