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是一个神奇的文学季,苏童、莫言、格非、李敬泽、阿来、叶兆言、西川、韩石山、张平等众多作家、出版人及文学爱好者都来了,齐聚中国山西的一座山村。
今天开幕的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由贾樟柯艺术中心发起创办。除了知名电影人,贾樟柯也是文采飞扬的写作者,如果你读过他的短篇小说和大量散文随笔、电影创作谈,就会明白这位从山西汾阳走出来的“小镇青年”,为何心念念于回到老家,回到乡村,在这个芬芳的五月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派对。
接下来的八天里,吕梁文学季将围绕特定主题,于村庄中举行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写作工作坊、朗读会及电影交流放映、艺术展览、图书市集等一系列活动。这个倡导写作永不停止的文学季,希望能够扎根乡村大地,成为中国土地上的一粒文化种子。
文学因何而起?人们为何而来?
看看发起人贾樟柯、文学总监欧阳江河的寄语,或许答案就藏在其中:
唯独文字和文学才是我们看家的本领
文/贾樟柯
在我上小学的前一年,当语文老师的父亲开始教我背唐诗,这可以算作我最早的阅读经验。我最初并不通晓诗里的含义,只是靠音律和节奏来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能够理解这些诗中的古意。之后我才了解到,小时候背诵的那些唐诗,竟然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山西诗人之手,这让我感慨。唐代在当下的山西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沧海桑田,最终留下来的是这些诗句。它们永恒,具有穿越时间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古诗,也能够衬映此刻的感受,这是文学的魔力,这是文学不老的见证。
父亲是教语文的,但家里的书并不是很多,大多是古典文学。我最初读到的是《西游记》和《水浒传》。识字多了一点,也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文学热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当代文学,那个年代,即使是一个工厂的阅览室,也都会有《当代》《收获》《十月》这样的杂志。
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们瞬间成长。读每一篇小说、每一首诗,都像是认识一位智慧的人。他们启发我,感动我,让我自己变得丰富。
作家、诗人是一些通灵的人,他们能穿过社会迷雾,洞察灵魂深处。常听到有人说,今天的文学已经衰落了。但对我来说,看到现代出版物的数量,持续地阅读当代文学,就会发现中国文学的创造力一直旺盛,衰落的是我们透过文学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的热情。
现在媒介多、信息多、娱乐方法多,文学不再是大众唯一的关注焦点。因此,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想透过一个文学季,让人们重新亲近文学,享受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职业,我做电影,有人做医生,有人是工程师,有人做工人,有人是农民。但是,唯独文字和文学才是我们看家的本领:阅读使我们不至于愚笨,写作使我们不至于沉默。
写作深处被照耀过、疼痛过、感恩过的乡村
文/欧阳江河
之所以将首届吕梁文学季的主题确定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是基于三个层面的考虑。
第一个层面是乡村。一方面,它是吕梁大地上一个真实的处所,一个具体的、小小的地方:汾阳贾家庄。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泛指,和劳动、和我们的存在方式,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传承相关,和童年经验、祖辈脉络相关。
第二个层面是乡村跟文学写作的深度联系。哪怕写作已经从农耕时代推进到了当代,从乡村走向了城市,走向了世界,从简朴清贫走向了高科技、高消费,走向了当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压力、焦虑与不确定,哪怕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们的写作,依然跟乡村有着深不可测的、本源的、心灵的和隐喻上的联系。这个联系,不仅和往事、怀旧、乡愁有关,也为写作的当代性、日常性提供了一份现场的、活生生的见证。不仅写作通过乡村回溯过去,回溯童年和初心,写作也通过与乡村的联系看待当下和未来,看待自我与世界的复杂关联。写作和乡村,两相对看,能彼此看入深处的镜像,写作者能从中认出自己。这样一种目光,既是往事回溯的历史眼光,也是当下的眼光,甚至是含有未来考古学意味的眼光。
在第三个层面,乡村不光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劳动和养育,同时也是一个理念,一个象征和寄寓。乡村不仅被我们居住过、生活过,也被文学书写过,被电影拍过,在歌里被唱过。写作本身,反过来深深影响了作为理念、作为心灵沉淀的乡村。换句话说,不仅乡村的现实是什么,文学就写什么,这个决定论也可以奇迹般反转过来,文学怎么写,乡村或许就会怎么变。人写得有多深,就能活得多深。乡村作为一种写作理念,它对我们的召唤里面,包含着这样一种成分:我们写下的东西,不仅是我们已经是的样子,也包含了我们还不是、但正在变成的样子,其中包含了改变和塑造,可能性与创造性。
这三个层面的元素,汇集成我们称之为原点的乡村,文学的原乡,那样一种起源和初心。乡村关乎文学,关乎人心,关乎我们的栖居和处所。即使乡村已转换到大城市,投射到未来,但写作深处被照耀过、疼痛过、感恩过的那个乡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不管写作与阅读变成什么样子,乡村也依然是出发的地方。
中国的文明说到底是一个乡土文明。我们提出“从乡村出发”,就是要回到写作的这个原点,就是要认识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乡村和文学的相互认出和相互塑造,构成了某种特有的滋味和魅力,构成了一粒种子:大地上的一个逗点,春风中的一个逗点,李白《上阳台帖》书迹里的一个墨点。
种子落地,农作物生长,词语也生长。让我们一起见证这盛大的丰收吧。
欢迎来到贾家庄。
<<<<延伸阅读
他们眼中的乡村与文学:
一春梦雨常飘瓦。
——格非
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贾樟柯
我们古老,乡村年轻。
——李敬泽
乡村是别在灵魂上的一枚徽章。
——季亚娅
种子落地无声。
——欧阳江河
最好的乡村,都在我的记忆里。
——韩石山
乡村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昨天,是在我们的诉说里变得清晰的地方。
——陈晓明
无论城市化进程如何推进,乡村始终是我永恒的精神退守之地。
——黄灯
乡村即童年,或曰故乡。
——吕新
心中的乡村在我心中。
——莫言
乡村是最后的诗意栖息地。
——邱华栋
乡村让我爱恨交加。
——斯继东
乡村是锄头落地的声音,不是乡愁吟唱的诗。
——王尧
久矣不闻鸡鸣。
——西川
乡村是保存记忆和创造记忆的地方。
——谢有顺
是母亲。是根。是精神。是灵魂。也是爱人。
——尹学芸
乡村既不意味着悲苦、凋敝、落伍,更不是工业文明车轮下的桃花源,而是一个古老民族几千年积淀形成的文明的伦理、秩序。
——谷禾
乡村是我们来路,也是精神之根。是回望之地,如今也成了某种关于未来的应允。“乡村”犹在,脚下的土地却正漂移远去。
——韩东
乡村是一种世界观。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世界观意味着某种挽救之道。
——于坚
乡村不只是出发的地方,也是归来的地方。
——张清华
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
——苏童
乡村应该越来越漂亮。
——叶兆言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