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不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它书写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目的是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百年前‘同龄人’的精神状态,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导演侯咏如是说。
影片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为线索,塑造了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群像——百年前,他们正青春,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作为一部致敬信仰之作,《望道》向百年前以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致敬,也是向所有昨天和今天的“正青春”的信仰者致敬。
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透露,片名源自陈望道之名,也蕴含着“追望大道”的深意。首款“火浪”版概念海报上,刘烨扮演的陈望道一袭长衫,书生模样,手持宣言,回眸相看。他的周围是汹涌激荡的浪涛,是光芒四射的火焰,宣言是灯芯,点燃了信仰的火种,迸发出耀眼的真理之光芒。
这是一部用心用情创作拍摄的影片,复旦大学给予了重要支持和推动。全片涉及49个主场景,使用群演超过5500人次,其中100人次以上的场次有近20场。目前,该片已杀青,将于年内上映。
聚焦大历史事件中个人的努力和选择
《望道》的创作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自去年9月份电影开始筹备,创作团队全身心投入,一场戏一场戏的讨论,剧本三次推翻重来,最终改了几十稿。为了真实还原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每一位主创人员进组后,都从通读《共产党宣言》开始,并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义乌陈望道故居等,汲取思想养分和艺术灵感。
“在拍摄前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看资料,仅《共产党宣言》我就研读了不下20遍。”导演侯咏说,陈望道这个人物是勤勉内敛的,研究其生平可以发现,他在29岁就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然而,从官方资料来看,除了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名踏实的学者,这也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戏剧冲突打磨提出了一个“课题”:“陈望道的一生跨越了中国社会多个动荡时期,在如此巨大的变革中,他真的能够始终平淡吗?”经过深思熟虑,主创团队决定聚焦大历史事件中个人的努力和选择,在几十年的时间线索中,将陈望道和他身边人的命运融入重大历史叙事中。其中,既有其革命前辈和战线同仁,也有其亲友、恩师和学生。当然,不能缺少陈望道的人生伴侣和坚强后盾蔡暮晖。
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建立鲜活艺术形象
故事建构有了,接下来的难题是如何在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间寻找平衡点。
“这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原型的电影,大的史实是不能违背的,唯有在历史的缝隙中寻找并构建艺术逻辑,努力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发挥电影语言魅力,建立鲜活的艺术形象。”徐春萍说,比如重头戏“真理的味道”,如果按照常规处理,吃粽子这个情节,戏份不会超过3分钟。导演、编剧和摄影等主创设计了很多方案,演员在角色塑造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影片已完成的拍摄素材来看,这段戏浓墨重彩,电影感很强,非常值得期待!
真实历史人物能带来可信度。在设计冲突的对立面时,创作团队“打捞”出另一些走向不同跑道的历史人物。这正凸显了影片的主题——在大的时代变迁中,人们如何守望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如何追求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革命征途中,既有不懈奋斗,也会大浪淘沙。师与友因为信仰聚集,也最终因为信仰分道扬镳,在重要关口上作出了不同的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上影集结起一支“金鸡战队”:陈望道的扮演者刘烨、陈母的扮演者奚美娟、陈独秀的扮演者胡军、戴季陶的扮演者吴晓亮、林茵的扮演者吕星辰都是影帝影后级的实力派演员。主创班底中,导演侯咏、编剧贺子壮、摄影指导邵丹、剪辑指导周新霞、录音指导吕家进等都是各自专业领域中金鸡奖的获得者。
为了这场相隔百年的青春对话,电影剧组在十几所高校募集了上百名群众演员,由学生来演“百年前的自己”,也借此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党史。导演侯咏感慨:“100年前的那群年轻人,他们大多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我们希望电影《望道》能让今天的年轻人看见100年前‘90后’的精神力量。是怎样的信仰,让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作者:李婷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