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临的褚遂良太‘新’”,古意不够,建议取法乎上,朝着高古的方向前进。”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敏鹿一边做着点评,一边拿出纸笔现场示范起来。
昨天,一场特别的点评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面向第六届上海书法新人新作展终评中得分较高但最终未入展的部分作品。为展览中的落选作品“号脉”,面向更广泛的投稿作者开展公益点评,这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展历史上尚属首次,是其为群众办实事和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新举措。
共有62位投稿作者参与此次点评辅导,其中行草书24人、楷书15人、隶书10人、篆书3人、篆刻10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庆华,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杜鹏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敏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客,分任篆刻、篆隶、楷书、行草组的授课老师。专家围绕书法作品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形式等,篆刻作品的篆法、刀法、边款、印屏等进行点评,通过作品讲评、批改示范、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学员答疑解惑,让大家了解未入展的原因,同时明确今后改进努力的方向。
本次活动体现两个“新”字:首先是培训对象之“新”。此次辅导培训面向的是新人新作展中未入展的作者,同时他们又最接近入展水平,只欠缺“临门一脚”,有待挖掘后续发展潜力。因此,上海书协以公益形式针对这些未入展的非会员开展培训,为他们雪中送炭,弥补不足,这是上海书协在办展和教育上的一次新探索。
其次是培训形式之“新”。各组建立微信群,旨在为学员建立档案,加强后续追踪,变一次培训为集中面授与网上长期指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学员消化点评意见,回去继续调整创作,反复打磨提高。学员原先的作品将留档,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再观察大家的进步,时机成熟时尝试以比较分析的形式举办展览,从而深入持续地开展书法教育,推动上海书法人才梯队建设。
四位专家为学员们带来了专业细致、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还在作品上做了朱文批改示范,使学员能更直观地学习更新创作理念。
“徐庆华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让我认识到自身创作意识上的不足,有些风格刻得再好路只会越来越窄。‘艺术是为人服务的,要在艺术中表达自己,而不是依附他人’,这些超前的创作思想和意识令人豁然开朗,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华彦颉说,这样活动,使书法学习者提前知道问题所在,能少走很多弯路,并对未来投稿创作充满了信心。
“收到培训通知的时候很意外,很惊喜。因为之前投稿未入选一般就石沉大海了,没想到这次还能有后续,还能够复盘。”张艳说,这样的活动让她倍感温暖。“张敏鹿老师倾囊相授,把各种细节要点以及未来的学习方向做了分享,还建议我们要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学书,这都是很有益的。老师还一边交流,一边示范,帮助我们理解。虽然这次我们投稿没入展,但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找到了自己需要精进的方向。”
郑兴勇坐着轮椅来听课。他说,过来一趟不容易,但真的不虚此行,王客老师耐心解答了他在学习上的疑惑。“我腿脚不方便,平时在家都是坐着写字,王老师鼓励我可以尝试写横幅,他也肯定了我书写自然,有无心的肥厚之美等优点,但更多是建议我从精细上下下工夫。这一下打到了我的心里,我确实在这方面还有欠缺,这给我之后的努力点明了方向。”
“杜鹏飞老师针对每个学员的作品进行详细认真的点评,对我作品强调了用笔的提按关系,点画不能浑浊,页面要整洁,需增加古意和小笔写大字的技巧,让我提高了自己对书法的认知。”在俞祥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性意义的公益性活动,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真真切切地给书法爱好者带来了福音,给了他们更多信心,让他们在书法道路上不再迷茫,少走弯路。
第六届上海书法新人新作展中涌现出不少基于传统、功力深厚、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为了更好地培养上海新生书法人才,10月15日上午,上海书协特别组织此次新人新作展获奖、入展作品的点评会,为本次展览中的优秀作品“增色”,更为优秀的书法新人“搭梯”,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书法创作。
本次点评辅导面向第六届上海书法新人新作展获奖、提名、入展的优秀书法新秀。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徐正濂,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杜鹏飞,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书法报》教学栏目特约评改人杨耀扬,分任行草书、篆刻、篆隶、楷书组的授课老师,根据每一幅作品的特点,从技法、传承、书法史、当下书风发展等角度进行详细而有针对性地点评。点评中既肯定了作者们的勤奋和有智慧的创作,又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作者书法和篆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李婷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