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是当代著名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有“当代赵管”之美誉。在今天揭幕的中国嘉德拍卖2021年秋拍上海精品展上,《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重磅呈现,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该专辑计有宋元书画七件,包括(传)郭忠恕《避暑宫图》、(传)马远《松下弹琴图》、赵孟頫《竹石图》、马远《松泉高士图》、赵雍《寒林图》、佚名《秋林牧童图》、(传)王冕《梅松竹石图》,或有重要出版著录,或参加过重要展览,被谢稚柳、陈佩秋珍若拱璧。
其中,郭忠恕(传)《避暑宫图》,立轴,设色绢本,计16平尺之巨,钤有八方鉴藏印。据《谢稚柳系年录》记载:“(一九四八年戊子三十九岁)鉴定陈佩秋藏郭忠恕《避暑宫殿图》为真迹。”可知早在1949年前,《避暑宫图》即为陈佩秋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此作入存上海博物馆,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入《中国博物馆藏画·上海博物馆藏画》第五图,当时被定名为《宋·佚名·溪山楼观图》,1996年退还陈佩秋。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古画粹编一·五代郭忠恕避暑宫图》。
1959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画》评价此画为传世宋画中稀有的杰作:“此图山水树木,空灵朴茂,界画楼台,细密繁复,这样描绘建筑物的宏伟局面,显然出于宋代高手,为现时传世的宋画中所稀有的杰作。”
1979年,谢稚柳撰写《上海博物馆藏画读后记》,专门解读了《避暑宫图》:“我要特别提出的,是第五图宋无款《溪山楼观图》,此图清方浚颐的《梦园书画录》说它是唐王维的画笔,这显然是把它的年份提得远了一些,但它也不会距离唐代过远,至少是北宋初期的画笔。元王振鹏的嫡派李容瑾的《汉苑图》,在形体上完全脱胎于这一图。同时的夏永,也属于这一派。第二十七图元人《广寒宫图》,是元代初期的作品,画风与王振鹏最相近。这几位元代的杰出的画家,风格均不脱第五图的范畴,就隋唐的画壁上的界画来看,第五图已是新兴的流派,指出了从唐以后到元代界画的‘源’与‘流’。至明代的界画,又是承接南宋的衣钵,与这一派已是大异其趣了。”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立轴,设色绢本,计15平尺,谢稚柳题诗塘并题签条,钤有十二方鉴藏印。该画作为典型的马远画风,绘有山石、劲松、高士,或为“伯牙鼓琴”之典故。松针描摹极为细致,用笔谨严,繁而不乱。树叶为夹叶,以双钩填色法绘就。山石的质感用斧劈皴表现,极有质感。兼之尺幅巨大,留存至今,至为难得。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描述过马远的构图特点:“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此《松下弹琴图》与前人所论相合,构图尽显横斜之态,生趣盎然。画作上,有谢稚柳所题诗塘:“南宋马远松下弹琴图。”
王冕(传)《梅松竹石图》,立轴,水墨绢本,谢稚柳题裱边并题签条,钤有五方鉴藏印。谢稚柳认为此作是王冕传世的唯一松竹湖石题材:“传世之作无非横斜疏影,惟此松竹湖石为世所仅见。”
画面右方古树盘根错节,挺拔苍劲,不见其枝干,而于上方以墨渲染出松针叶丛,透露凌冽萧瑟之感。古树旁为一巨石,形如人耳,嶙峋奇峭。梅、竹为其掩映于后,浓淡墨笔画竹,唯见其叶。以笔锋画梅枝,不欹不曲,甚为挺拔,有坚韧之态。画梅用墨浓淡相宜,清润洒脱,生气盎然。
佚名《秋林牧童图》,立轴,设色绢本,陈佩秋题签并题裱边,钤有十二方鉴藏印。1926年,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第三十四集就收录了《秋林牧童图》。根据陈佩秋所题裱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傅申到上海曾见到此作,“开轴即呼南宋”。
宋画中对于儿童的描绘应为历代中最为丰富者,出现了诸多擅画儿童的画家,儿童画这种题材趋向专门化,甚至出现了长于画某种题材的专门画家。《秋林牧童图》绘两小儿于田野间坡石处嬉戏玩耍的场景,画面右下部两只正觅食于田间的山羊增添了田园幽静的气氛。
马远《松泉高士图》,手卷,水墨纸本,画心27x57cm,陈佩秋题签条,杜本题后纸。画面左侧有一高士坐于松石之上,身后一侍童执杖而立,周围松树林立,流水潺潺;画幅右方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
赵孟頫《竹石图》,立轴,水墨绢本,邓文原题本幅,谢稚柳题签条,钤有五方鉴藏印,曾入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此图描绘了由奇石、丛竹、兰草所构成的田野小景。画的中下部为一巨石,皴擦其奇峭结构与明暗变化。画竹以流畅的笔调伸出竹干,于两旁有小枝条,用浓墨参以淡墨画竹叶,清疏淡雅。前后兰草点缀,自然成趣。画面繁简得当,显出挺拔与力度,透出生机。
赵雍《寒林图》,镜心,水墨绢本。此画作于至正元年(1341年),作者时年五十二岁,大有李成、郭熙之遗风,钤有三方鉴藏印。
历代夫妇同善书画者,不乏其例,古有赵孟頫和管道升并蒂画史之美谈。在近现代画坛,能各成一格、并称艺苑者,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是很少见的例子,是难得的天作之合。
谢稚柳初学陈洪绶,后随张大千赴敦煌研究壁画,归来后为之一变,画风高古,为 20 世纪画坛巨匠。谢稚柳精于鉴赏与研究,上海博物馆成立后的大量古代书画均经其鉴定入藏,包括王羲之《上虞帖》、徐熙《雪竹图》、王晋卿《烟江叠嶂图》等名作。
1960和1980年代,谢稚柳两次参与了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著有《鉴余杂稿》、《敦煌石室记》等研究文集,为古代书画、敦煌石窟的鉴定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佩秋早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出入古今,被称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开创了墨彩结合的中国画新风。陈佩秋潜心研究、鉴定传世早期经典绘画,如阎立本《步辇图》、董源《潇湘图》等,口述有《名画说疑》,出版后轰动学界。《宋画全集》出版后,她又倾力于宋画的研究与鉴定,去世之前还在准备将鉴定意见结集出版。
《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将于11月14日至17日亮相中国嘉德2021年秋拍现场。
图片:主办方提供
作者:李婷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