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观众朋友戴好口罩,再戴上眼罩。”
11月4日,上海大剧院小剧场作为演艺大世界演艺新空间New Box的重装亮相,充满仪式感。
观众步入大剧院五楼,还来不及感受柠檬黄、玫瑰粉、荧光橙、深海蓝、脏脏粉这些流行色在外墙空间营造出的时尚氛围,就在入口处收到一个黑色眼罩。让这个“开箱评测”又叠加一重神秘色彩。
黑暗之中,一声从观众席左面传来的虎啸带来肾上腺素的飙升,紧接着飞鸟振翅、鸣叫与林间的风声互相应和。自然的谐律让人身心放松,可很快右后方一阵雷声打破闲适,雨点应声而下,整个空间仿佛氤氲湿润气息……
“开箱”之际,大剧院就迫不及待展示了这座小剧场的重磅“黑科技”——四维全息声音响系统。作为国内首个配备这一体统的小剧场,它留待演艺人士发挥想象,为观演体验带来更多新鲜感、临场感。
经过一年改造,上海大剧院宣布经过改造的小剧场正式更名为New Box演艺新空间。作为上海大剧院建设智慧剧院的“试验场”,New Box演艺新空间在音响效果、吊杆系统、动捕技术等拥有多个国内首创的尝试。未来,New Box将支持话剧、民乐、爵士乐、高清放映甚至脱口秀等时尚多元的节目类型,这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即基于重新打造的一系列智能硬件。的新身份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将可以支持话剧、民乐、爵士乐、高清放映甚至脱口秀等时尚多元的节目类型,这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即基于重新打造的一系列智能硬件。
20世纪末,上海大剧院的建成可谓引领风气之先。小剧场改造前的“封箱戏”是备受观众喜爱的首届“小剧场国际戏剧演出季”,由上海大剧院携手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节策展机构“爱丁堡前沿剧展”推出,体现出一座作为上演“小而美”戏剧作品的黑匣子剧场,正是小剧场运营二十余年的品牌特点。如今20年过去,剧院又着手构建智慧剧院。2018 年举办的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上,上海大剧院与海内外的艺术机构共同签署《上海宣言》,“各方将融合前沿科技,继续探索新模式下的艺术形式”是其中一项内容,大剧院智慧剧院的建设计划即由此为开端。在计划中,票务系统、人员进出管理的闸机系统等稳步推进,而小剧场的升级改造便承担着建设智慧剧院“试验场”的角色。
改造升级后的New Box 演艺新空间的表演面积 140 余平方米,观众坐席最多可设 258 个座位,舞台机械方面拥有吊杆 36 根、音箱 190 个,在同类型剧场内极为少见,也有着多个国内第一。它是国内首座配备“四维全息声”音响系统的小剧场,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演出的声场要求。它在国内小剧场首次提出“标准化格栅运走轨道”,应用于智能吊挂系统,可以满足舞台可变、灯光、音箱位置可变的实际使用。还有另一项黑科技“实时动捕抠像模块”,运用有关技术实时记录舞台表演,演员无需额外佩戴仪器即可获得精细记录,保存的演出内容可为后续多轮复演打下坚实基础。随着这方舞台的科技特性为人所知,呼唤更多充满创意的舞台呈现,赋予这个演艺新空间更多的可看、可听,为舞台表演开创更多元的新模式。
4日New Box迎来的首批观众,除了戴上眼罩感受来自“丛林的呼唤”,还接连预览了不少大剧院准备的演艺新样式。
MR精编版昆曲《浮生六记》片段,其通过MR技术(Mixed Reality 混合现实全息声)和实时动捕技术的结合,让没有演员的舞台依旧“现场感”十足;
小提琴演奏家王之炅领衔的时代三重奏带来《德沃夏克三重奏 Terzetto》部分乐章,则通过全息声电子声罩,让小剧场也能有专业音乐厅的绝佳视听;
青年音乐剧演员吴俊鹏、张沁丹演唱《阿依达》片段,则玩转了一把“音随人动”,突破了传统的“镜框式”观演模式,模糊了舞台和观众席的界限。
与之一同发布的,还有New Box 演艺新空间发布首个驻场演出计划——“New Box 音乐剧 Gala”,由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推出的该计划将在未来成为一方发现新声、培育新作的专业平台,利用多年来所累积的演艺资源,为新人提供舞台,为新作提供实验场。此外,上海大剧院还计划将New Box 演艺新空间作为从剧本诵读、唱作表演工作坊到片段展示在内孕育新作萌芽的摇篮。“New Box 音乐剧 Gala”的首台演出《摇滚玖拾度》将于 11 月 19 日至 21 日登场,张沁丹、吴俊鹏、叶嘉雯、杜雅一和尹智博等经过选拔的音乐剧新声,将演唱《吉屋出租》《近乎正常》《摇滚年代》《万世巨星》等音乐剧中的热门曲目,秀一台潮范十足的摇滚音乐会。
作者:黄启哲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