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著,堪叹古今,几多宿命。全本红楼,诉尽贾家兴衰,写尽你我百态……作为上汽·上海文化广场2021年度年末演出季第二部大戏,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话剧《红楼梦》于上周末结束了第二轮演出。全本演出共六小时画卷式的呈现,将红楼梦境在繁华极盛、富贵涌动和悲凉惶恐之中徐徐展开,带领观众“站在半空之中”重新打量经典,在白茫茫一片的“幻境”之中感受新古典主义的审美空间。
自今年9月首演以来,话剧《红楼梦》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追求极致审美的台前幕后主创们不断汲取各方反馈,经过三个月时间打磨提高,此轮回归演出无论是在剧本、舞美,还是服装造型细节方面,都进行了升级版调整。
首先,上部“风月繁华”和下部“食尽鸟归”都进行了一些删减调整,使整个戏显得更为集中、节奏更为紧凑,比如十二钗亮相的场面、王熙凤的梦境。对部分主要人物的情感心理发展重新进行了梳理,并对如抄检大观园等场面进行了全新的舞台调度,加强了戏剧冲突的表现力。虽比首演版缩减了40分钟,但新版本仍有近六小时时长,对于创作者和观众同时而言,都是一场冒险和挑战。
话剧《红楼梦》尝试打开小说《红楼梦》的心灵世界,在剧场中建立表现性的心理时空,将生活表象与心理真实互为映照,展现一个众生相的心灵图谱,追求《红楼梦》内在精神的完整性。观众们可以跟随剧中人一起,游历人生梦境,体验“情之至”的心灵震撼,感受兴衰无常、美好与幻灭。
编剧喻荣军介绍说,话剧《红楼梦》基于原著,以当代人视角来所思、所想、所选择、所表达而做出的读解,并以此作为与当代观众之间的沟通。剧中的故事没有脱离原著,它是对原著故事情节的综合、浓缩和重组,一段历史、两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情谊以及众生的命运都是剧中非常关键且经典的部分。
导演曹艳认为,《红楼梦》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东方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生存中自由意志与不可抗的命运间的对抗,在对抗中经历挫折,在失败里感悟虚无,因感悟而自省,获得释然与超脱。话剧《红楼梦》讲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要探讨故事的精神内核。
出自刘杏林之手的舞美设计极简且符合当代审美,大量的留白给观众留足了想象空间,首轮演出被观众津津乐道。整个舞台以白色为主基调,三面巨大的 “白墙”跟随剧情打开合上,犹如三面翻开的书本,这其中还有一些精心设置,比如铁质结构布景上的镂空文字是出自《红楼梦》的诗词《好了歌》,比如漫天飞舞的“落红”,又比如精致的木质轿子、雕花桌椅、亭子等等,用少量的元素去暗示红楼世界。
《红楼梦》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说法,不仅是故事的结局,也意味着人世间有与无,好与了循环往复的始终。刘杏林表示,从开始就把这一点作为舞台设计的概念或视觉主题,随之化为具体的时空结构,并且以此为基础,尽可能灵活多变地承载演员的动作,暗示与跳跃的叙事同步转换的场景,呈现恍如梦境的隐喻。
此次剧中所有人物服饰主要采用白色系,在中国古典服饰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简约的裁剪和设计。剧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面料诸如丝绸和苎麻,辅以中国传统纹样刺绣工艺。服装设计阳东霖表示,白色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茶白、月白、牙白、缟色等。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走向,再辅以朱砂、绛红、黛色、鸦青等色,意在构建出此版话剧《红楼梦》独特的美学世界观以及带领观众去思考:命运多舛,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苍白、无力的宿命感。
此轮演出中,在刺绣、配饰、头饰等细节上也做了调整,局部的变化使得整体造型感更强,以突出人物的身份特征。在上、下部演出的服装上,增加了色彩上的变化,视觉上的层次更为丰富。
作者:童薇菁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