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三星堆遗址的铜神树枝头立鸟、西周时期玲珑精美的何尊、战国时期惟妙惟肖的辟大夫虎符、汉代庄重典雅的长信宫灯……1月2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 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29家博物馆举办的“何以中国”展在故宫博物院文渊阁开幕。
展览共展出130余件/套珍贵文物,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古籍善本、印章等类别,其中,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声名远播的国宝重器尤其引人瞩目。
▲何尊,西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长信宫灯,汉代,河北博物院藏
据介绍,此次展览作为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将跨越壬寅年春节、北京冬奥会、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延至5月初,以宏大的选题视野、流畅的展览叙事、全新的内容表达、具有故宫特色的展陈形式,为公众奉献一场丰富精彩的文化大餐,并通过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呈上文博工作者们对于“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展览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为河水的源、流、汇。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阐发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太阳形器(左)和铜神树枝头立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刻辞龟甲,商代,故宫博物院藏
三个单元下各设三节,合为“九章”。第一单元“源”,分为“天地之间”“生作在兹”“启蒙奠基”三节,从中国地理分析开篇,阐释中华文明生产力动因,以中国独特的物质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奠基;第二单元“流”,分为“血脉相依”“和衷共济”“休戚与共”三节,分别阐释中华文明通过域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域外文明的辉映互鉴、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互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辉煌历程;第三单元“汇”,分为“民本邦宁”“格物维新”“汇流澄鉴”三节,分别阐释中华民族尊仁重礼、家国一体的传统观念,追求极致、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文脉绵延、文华尽汇的中国智慧,既集大成地展示中华文化优秀成果,更鲜明地揭示一切文明历史都由人民创造、人民享有、人民传承。
▲追簋,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辟大夫虎符,战国,故宫博物院藏
▲后蜀残石经,五代十国,四川博物院藏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在致辞中表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发展,首次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入党的历史决议。在故宫文华殿举办“何以中国”展览,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与蓬勃生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合推广单位,助力此次展览活动。中国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王江表示,中国建设银行自2018年起,与故宫博物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金融+文化”的新模式,同心协力,共同践行文化普惠,将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对亿万客户的新金融服务中,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金瓯永固杯,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本次展览源起于《国家宝藏》节目中举办特展的创意和努力,因此除了主展览以外,文华殿西配殿同步展出由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国家宝藏·展演季》衍生联展,展品皆是用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地方民俗为本次创演的国宝打造的12件“国宝身份证”。
“何以中国”展展期为2022年1月26日至5月4日。据了解,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展览实行预约入场,全天限额3000人,额满为止。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院网络售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使用二代身份证或护照信息进行实名预约。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江胜信
照片:李扬 摄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