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校园准封闭管理的特殊时期,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剧组为华山路、昌林路、虹桥路、莲花路四个校区所有在校的同学、教职工、物业安保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前哨》牌“只有一块”沙琪玛。原本今天该是《前哨》赴京演出的首日,但遗憾的是,由于疫情的发展,话剧《前哨》进京演出不得不延期举行,只能以另外一种形式“上演”。
由上海戏剧学院出品,濮存昕导演、表演系西藏班毕业大戏、汉藏双语版《哈姆雷特》已于本月17、18、19日首都剧场上演,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好评。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原计划于3月23、24日紧接《哈姆雷特》在首都剧场上演,随后于4月1、2号在北京大学北年纪念讲堂演出。两台话剧都以首都剧场作为起点,正式开启2022年的全国巡演。然而,由于上海疫情形势的复杂严峻,已于3月8号集结在上戏实验剧院进行复排的《前哨》剧组,不得不暂时停下赴京的脚步。
这特殊时期,上戏演艺中心和《前哨》剧组决定将原本为北京演出准备的3000份送给观众的沙琪玛,送给各校区的师生、工作人员,感谢所有人的努力与付出,也希望这“只有一块”的沙琪玛可以成为上戏校园疫情下的一抹温情与亮色。
沙琪玛为何与话剧《前哨》有关?沙琪玛为何“只有一块”?原来剧中,在鲁迅先生家宴上,因想多吃一块沙琪玛,殷夫与鲁迅先生开玩笑似地拌嘴,纯真可爱。但最终,青年作家们渴望却再未来得及品尝那甜美的沙琪玛,他们在龙华牺牲了。这段情节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
于是有人说,透过舞台,希望还能看见柔石、冯铿、胡也频、李伟森、殷夫聚在一起,率真地问鲁迅先生:是否可以再吃一块沙琪玛?沙琪玛成为了人们对这群可爱青年的追念。
1931年2月7日,在龙华响起的枪声中,柔石、冯铿、胡也频、李伟森、殷夫为革命而殉道。九十年后的今天,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大型原创话剧《前哨》诞生,它用独特的方式,继承烈士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完成信仰的接力。
《前哨》是围绕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主题上海发布的首批39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之一,也是第一部登上舞台的、展现龙华烈士群像风采的话剧作品,作品首演于去年2月7日。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编剧,汇聚了一众上戏“实力派”:马俊丰担任导演,王洛勇、袁弘、谢承颖等倾情出演。此外,电影导演郑大圣担纲《前哨》视觉总监和剧中影片拍摄,上海歌剧院许忠任音乐总监。话剧在亲情、友情、爱情、革命情的形象展示中,传达革命青年的信仰与追求。
沙琪玛“只有一块”,品尝过后,滋味万千。借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照片来自:《前哨》剧组
作者:童薇菁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