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听、认真记、大胆讲,沪语的传承关键就是要多开口说。”9月30日上午,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回到母校报童小学,为小朋友们带去了“沪语进校园”第一讲。身为上海市垃圾分类形象大使的他,用沪语分享了自己儿时在旧式里弄的生活,并科普了相关知识,幽默生动的语言既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增长见闻,也带领他们进一步走进了本土方言。
孩提时代,艺术的种子便生根发芽
看着“小报童”们在舞台上表演沪语童谣《垃圾分类新时尚》和沪语朗诵《我爱上海》,台下的王汝刚相当欣慰。回想起在报童小学的往事,他总是相当感慨。62年前,他进入学校,开启了学习生涯也是文艺生涯的第一步。上学时期,王汝刚的艺术细胞就已经展现,在老师和校长的推荐下,他参加了少年宫的合唱团和故事班,还是报童小学少先队组织的“小喇叭”广播播音员。
別人播音,只是按照大队辅导员布置的稿子,一句不改地宣读。而王汝刚却不同,他读一段,解释一段,还以个人的理解评说一番。读到人物对话时,甚至即兴创作起角色来,还不时穿插一两句方言、四年级时,王汝刚表演的故事《小淘气捉鬼》,荣获了黄浦区少年儿童故事大赛一等奖,还在全市比赛中荣获表演奖。
有一年“六一”儿童节,班里准备排练节目。王汝刚提出排演《三毛学生意》片段。他主动跑到福州路书店,花了一角五分钱买回了三本《三毛学生意》剧本。在分配角色时,小朋友们都争着扮演三毛和顾客,唯独凶狠的老板没人肯演,王汝刚却十分乐意反串这个恶老太。他向同学的外婆借了件士林布大褂,头戴老太帽、手摇蒲扇,又将自己平时默默记下的恶老太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凶狠的模样表演得活灵活现,演出效果出奇的好。不久,王汝刚的名声传了出去,附近不少工厂企业也常邀请他上门表演。
课间播放沪语广播,让孩子成为方言的摇篮
“学好普通话、上海话、外国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王汝刚笑着在课堂中说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方言的存续和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面对不少小朋友说上海话不太“灵光”的现象,他认为营造一份自然轻松的沪语环境至关重要。去年,王汝刚以老师的身份参与了沪语夏令营,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发现动嘴动笔还能动脑的说故事形式对学生沪语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效果,“孩子是沪语的摇篮,小时候学好方言,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对记者表示。
王汝刚的第一讲也拉开了报童小学“传承沪语文化,重走卖报路”2022学年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序幕。据校长周琪敏介绍,学校将开设“校友说校史”沪语社团课程并在课间和午休时间播放以沪语为内容的红领巾广播,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学生们在全方位的浸润中感知海派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的传承地——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也将作为学校“重走卖报路”的站点之一。活动中,“小报童”们还会依次走过校史馆、绮云阁、五卅运动纪念碑、黄浦剧场、陈毅广场,实地感悟爱国情怀。
“接下来的课要谈谈上海文化。”第一讲刚刚结束,王汝刚就考虑起第二、第三讲的内容,“如果下一次来小朋友能用上海话和我打招呼,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作者:王筱丽
图片:人民滑稽剧团 供图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