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针对普通家庭便捷学习的需要,上海古籍出版社从历代家训中择取最经典的四部:《颜氏家训》《温公家范》《袁氏世范》《训儿俗说》,冠以“中国四大家训”之名出版,于昨天在学悦风咏书社正式首发。
“学校教的是知识,而人格教育基本来自家庭,它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说,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被称为“史上最强老爸”的梁启超开展以传统德育为主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眼下,年青一代的父母,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何为恰当的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做家庭教育?不妨汲取前人的智慧。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奚彤云介绍,此前,该出版社从历代家训名著名篇中选编了一套“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共16册,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传统家训的代表性著作。该丛书原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资助项目,集结一批专家学者选择最优版本精加注释,是目前市面上释译质量最好的家训版本。
此次出版的“中国四大家训”,堪称精华中的精华。选择的标准,一是作者亲撰,后人整理编纂而成的不收。二是自成系统,论说详明全面,用现在的话就是专著,而非单篇。三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即有经典性。四是对现代生活的适用性强,即其精神保持高度的活力,形式方面做适度的转化就可应用于现代生活。
“中国四大家训”涵盖学习、修身、处世、治家、教子、交友、用人等方面,浓缩了几大家族千年的家庭教育智慧。其中,《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历代家训之祖,重视早教和学习习惯培养,凝聚作者颜之推一生的生命体验、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法。《温公家范》是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的传家宝,它用历史故事讲透为人德行修养。《袁氏世范》堪称中国古代读书人“处世、治家”的启蒙课本,其作者——南宋的袁采,生活的年代大致与儒家集大成者朱熹同时。《训儿俗说》是明代晚期袁了凡给儿子的人生之书、了凡四训的源头活水,注重培养自信自强的性格底色。
中国家训的历史源远流长,凡有读书人的家族,都有自己历代相沿的家训和家族文化。在“中国四大家训”责编刘海滨看来,学习家训最直接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培养下一代。然而,学习家训首先是父母提升自我,丰富家庭生活乃至改变人生的机会。中国文化是以修身为本的。所谓修身,就是通过自我修养身心,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体验更丰富美好的人生。以此为基础,营建家庭氛围,培养下一代,此之谓齐家。由此向外推扩,改变社会环境乃至人类生态,此之谓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为本,修身既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一切事业的最终目的,换言之,个人通过从家庭到天下,做各种事业来修养自身;传统文化就是以这样的逻辑架构,整体呈现,并代代相传。
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注意到,“中国四大家训”全书每篇不仅对原文进行了注释、译文,对生僻字、多音字标注拼音;还在每个段落或章节下增设“实践要点”,结合近人案例和当前现实,探讨传统家训对当今教育实践的启示,让读者读得懂用得上。
比如,对于家训中的主要内容——忠孝,现代人往往从“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想当然地认为提倡忠孝就是等级压迫。从经典的本义来说,忠、孝在各自的语境中都包含一对关系,即君臣关系(可以涵盖上下级关系),父子关系;并且对关系的双方都有要求,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说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要有父的样子,子要有子的样子,对双方都有要求,而不是仅仅对臣和子有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个要求是“反求诸己”的,就是各自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对方,比如做君主的应该时时反观内省是不是做到了仁(爱民),做大臣的反观内省是不是做到了忠;做父亲的反观内省是不是做到了慈,做儿子的反观内省是不是做到了孝。如果只是要求对方做到,自己却不做,就完全背离了本义。
作者:李婷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