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文汇读书专刊邀请文化名家与读者分享自己心目中那一本无论新旧,都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聊一聊这些书的妙处和它们对自己生命的意义。新春将至,愿这份书单伴随您在世事纷繁中耳闻清音,心有静气。
——编者
《道德经》与我
■余世存
我知道《道德经》是在大学时期,毕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理睬。后来读它,也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式的,卡夫卡对它的印象是,读它像小孩子在玩玻璃球游戏,这大概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在云南、贵州观光时,我突然起意要写《老子传》,为此抄录、分类,算是系统地整理了一次《道德经》。
《老子传》写作于我是一次思维训练,又是一次人生试验,我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先人观察、思考,最后总结出一个个有坚硬质地的玻璃球。书出版后,有些读者说,四五年间读了六七遍这本书,成了通向《道德经》的桥梁。
但我对《道德经》的体会并未因此结束,这些年间我应朋友的邀请,断断续续地讲过几次《道德经》。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从2021年4月开始站桩,大脑做“非想非非想”一类的意识流动时,我首先想到了《道德经》的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的许多句子跳到脑海中来,最奇妙的是被人称为有“小农主义”思想,反映了没落的贵族阶级或新兴的地主阶级思想的“小国寡民”一段文字居然也跳了进来。“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如果身体的国土也有很多村落,对那些村落的观照和安顿正是修行最好的态度。身心的浑浊在绝对的清净无为面前得到了一次次的净洗,“孰能澄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借助于《道德经》的激励,我的站桩坚持到现在一年半之久,于我个人而言,妙不可言。直到现在,它的句子仍时时跳出来,召唤着我去理解它的全部意义。
我开始整理古今中外对《道德经》的注解,它既是治世、治心的良药,也是治身的良药。历代的注家中,都有人专门从身体修炼的角度解读《道德经》。现代物理学、建筑学、流行文化也都从《道德经》中汲取营养,我把这些众多的读书心得汇聚一册,编成一部新版的《道德经》。我相信,五千言的《道德经》确实是我们抵达世界的语言之一。
作者:余世存(作家、学者、诗人)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