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也阻挡不了热爱艺术的心——大年初一早上8点半,距离上海博物馆开门还有半个小时,武胜路门口已经蜿蜒了两三百米的长队,大家从城市各个角落甚至从外地赶来汇聚于此,以观展的方式度过新年第一天,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管先生排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早上六点他便赶来门口排队。“今年是我36岁本命年,这里每年都有生肖文物展,今年的兔年迎春展从山西博物院借展了一件西周兔尊,我想来看看,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开始。”
新年第一天,来博物馆寻“兔”的观众还真不少。 “我4点半就起床了,吃好早饭,赶6点钟的16号线头班车,再转2号线来的。”72岁的瞿亚芳和老伴从南汇赶来,为的是沾沾文化气息和新年的喜庆。
在一件唐代的白釉兔前,徐朗宸驻足欣赏许久。“这只兔子的造型很新颖。在中国古代,白兔往往被视为祥瑞之兆。”今年上初三的他来博物馆前已做好攻略,看完一楼的展览,再去三楼看《仕女三兔图》。
队伍中,也有不少外地观众。张明楷一家三口大年三十晚上从河北唐山赶到上海,将参观上博作为来沪旅游的第一站。“博物馆展示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这里有我们的根。”妈妈说,比起参加各种补习班,从小让孩子受些历史、文化的熏陶更有必要。
9点,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带队在馆内迎候,向第一批进入大厅的参观者拜年并赠送文创口罩,口罩图案来自正在热展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中的画作。
“这上面有梵高的画。”9岁的徐亦珉接过文创口罩兴奋不已,梵高是她最喜欢的画家之一,其作品中绚烂的颜色、丰富的层次和生命活力令她着迷。爸爸说,六年前曾带徐亦珉去英国国家美术馆看过展览,那个时候她才三岁,不太懂艺术。现在徐亦珉在学画画,对艺术有一些了解。在上海就能看到这么强欧洲艺术阵容的展览,是直面大师笔触的好时机。“艺术教育,课堂上说得再多,不如真正地近距离地面对文物艺术品来的直接。”爸爸说,去年看了上博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徐亦珉对青铜、瓷器很感兴趣。通过这个展览,她还认识了“鼎”字。
据汤世芬介绍,在大年初一举办迎新活动,是上海博物馆的传统。从2000年至今,除了2020年闭馆,20多年始终坚持,为的是与观众有更好的沟通,以生机勃勃的姿态迎接盎然春天。除了高品质的展览,该馆还准备了一系列兔年迎春活动,与大家共度美好新春。
摄影:叶辰亮
作者:李婷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