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日坛公园最著名的景观——圜坛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日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圜坛内的坛壝与远处国贸CBD同框,古代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画面别有一番风味。
▲日坛公园内的圜坛坛壝。
在日坛公园,步行百来米,就能看到被郁郁松柏环绕的圜坛。圜坛四周为一道朱红色的圆形砖墙,正门向西,为三门六柱,南、北、东三面各有一门两柱。自西门走进围墙,庄严气象扑面而来,中央的方形坛壝是明清两代帝王祭拜大明神(太阳神)的祭坛,四边各有九级台阶。因文物保护要求,游客只能在圜坛的围墙内参观,不能登上坛壝。
日坛是明清皇家举行朝日大典的重要场所,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皇帝最后一次公开祭祀之前,朝廷对日坛的保护工作始终都很重视,一般都会派遣专门官员来此护理。清朝规定,各坛庙如有损坏,那管理该庙坛的官员则必须马上如实上报,如延迟不报,以致盗失砖石、木柱等物,则将该官交由参议处审议其罪责。所以,日坛所有的建筑在过去都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日坛作为帝王朝拜太阳神的场所,它的主要建筑便是祭坛。这座祭坛位于整个日坛的东南边,是皇帝举行正式祭礼的地方。祭坛是一个方形的建筑,长宽均为五丈,高为五尺九寸,坛面在明代是红色琉璃,象征温暖红火的太阳,清代时改为铺墁金砖(金砖:所用方砖质地坚硬,敲打时有金属之声,所以称为“金砖”。还有一种说法,说这种砖一块便价值一两黄金,所以叫“金砖”)。
随着清朝国运的衰败,祭日之礼被废弃,这使得日坛的护坛工作也逐渐荒废,护坛官员也随之撤销,过去的皇家禁地成了无人管理的荒郊野刹。民国成立后,日坛作为前朝旧物,更是无人问津。坛庙被破坏得十分严重,荒草丛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日坛也迎来了新生。1954年,在中央的支持下,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日坛建成文化休息公园,为附近居民服务。
1984年,它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入21世纪后,日坛公园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公园管理也日渐“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服务广大群众。2002年,日坛公园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精品公园。2006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在建坛480周年之际,公园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启动了修缮工程,范围包括圜坛、神台、北天门、西天门、七间殿、具服殿大门及院墙、宰牲亭、神库大门及院墙等古建筑。圜坛地面上原有的水泥地砖全部被挖起来,重新铺上传统的精制青砖;围墙则用烧制好的新琉璃瓦替代已破损的旧瓦,并添配檐头,抹上红灰。这次修缮工程也是日坛公园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圜坛封闭了十几年,这些年经常有游客透过门缝往里头张望,问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看看。”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圜坛于2023年1月20日起正式对外开放,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免费参观。“开放期间,我们会一直有人在围墙内值守。”
游客都对圜坛的开放感到惊喜。“以后碰上下雪天,在这儿也能拍出大片。”市民舒先生拿出手机,定格下圜坛的红墙碧瓦,不远处就是CBD的壮丽天际线。
日坛公园方面表示,将加强巡查检查和提示引导,及时劝阻不文明游园行为。同时,公园也呼吁市民游客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文物。
来源:综合自北京日报、印记北京、北京青年报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