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聊天人工智能 ChatGPT 爆火,在去年11月30日发布后的五天时间里,收获了 100万用户;推出仅仅两个月,月活跃用户就成功过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欣喜之余,担忧也不免生出来,在如此迅猛的技术发展势头前,有哪些是只有人可以做而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青年作家慕明的新书《宛转环》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正是通过虚构,利用科幻的方法,先现实一步推想出了人工智能学习人类语言、代替人类创作的今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问出了看似远在未来,实则如此急迫,关乎何为“人”的本质的问题:在当下和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不断进步,技术为人类一层层脱去物理限制后,人和人工智能究竟有何区别?“我们”究竟是什么?当想象与现实完全相融、外在世界与内在感觉都被模拟时,“我们”如何寻回真实的感受?在更远的未来,人类命运的终点,黑暗的宇宙隐匿了什么,变幻的光线书写了什么,到最后,是谁在讲述“我们”的故事?
《宛转环》
慕 明 著
单读 |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了慕明自2017年以来创作的八篇中短篇小说。有些篇目曾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奖、未来科幻大师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奖项,也被译成意大利文、英文、日文等,有的还进入了影视改编阶段。这八个故事编织出一个从上古到当代再到远未来的环形空间,试图构建一座“可能性的森林”,进而探讨同一个核心: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
作者科技前沿的工作背景、跨学科的阅读趣味,使得这些小说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思维方式,而从科幻、推想等类型创作中提炼的方法将思辨与想象共冶一炉,铸成了故事。这些小说既独立成篇,也通过细致深入的线索勾连,编织出了一个丰富隽永的环形时空。从杳冥上古到当代生活再到极远的未来,故事以不同的书写尺度折射出现实的影子,也因此没有被现实压垮,而是以智识再造真实,以灵巧抵达自由。
>>内文选读:
茞儿是在上元灯会时得了宛转环的。
那日爹爹牵了她去龙山看灯,只见沿山袭谷都明晃晃的,像漫天星河倒灌,又像爹爹为她捉的萤火虫,一闪一闪,只是不会飞。走上山去,磴道两旁搭了长长的竹棚,每个棚子的四角都悬着罩了璎珞的羊角灯,写了灯主人家的名字,中间是一盏剔纱的大灯,乡人唤作“呆灯”的,灯罩上画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四书”的、《千家诗》的,还有的写了灯谜,描了佛像。每盏灯下都挤满了来看灯的人,卖瓜子糖茶的小贩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远处还有错杂的锣鼓声、咿咿呀呀的戏乐声,茞儿的眼睛与耳朵,都快用不过来了。
她松开爹爹的手,钻进灯棚里,想凑近看灯上的画。平日里,爹爹也教她些运笔用墨的法子,只是她总不太懂,什么是荒寒,什么又是平远呢。爹爹的画只有墨色深浅,灯上的画在荧荧烛光下,却鲜艳得要流淌下来。画里是骑着枣红马、在茫茫雪原上追猎的锦衣将军,雪地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蹄印。茞儿还没有见过真的雪,只是听爹爹说过。灯滴溜溜地转个不停,马和人好像都从画中飞了出来,飘在空中。茞儿眨眨眼,马和人又回到了灯罩上。
“姑娘可喜欢这灯?”
她抬头,那人身上的短褐褪了颜色,面容在灯火间明灭不定。茞儿忽然发现自己孤身一人,鼎沸人声变得稀薄,左右看看,爹爹不见了。
“这灯上的画,不知怎么,像是活的。”她咬着嘴唇,心怦怦跳个不停。
那人微微一笑,手伸进胸前,掏出一个玉色丝帕包裹的物件,递过来。她注意到那人的手像爹爹一样纤长白皙,指尖有些微茧痕,不像是寻常引车卖浆之人。帕子温润细滑,被所包之物拱起一道奇异的皱褶,颤颤地浮在掌中,像一泓小小的春水。
她不敢接,又极想掀开帕子看。有这样的手的,该不是坏人吧?
“罢了。偶见姑娘注目这走马灯,倘若小女未夭,年貌心性,当与姑娘仿佛。这物是为小女所制,只是再也无法送出了。”那人惨然一笑,作势就要收回怀中。
“别……”情急之下,茞儿拉住那人,像拉住爹爹,又立刻松开。衣袂冷如寒玉,她的脸热了起来,忙低下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多谢姑娘。”
她听那人轻声说道,一抬头,人已经不见了,只剩下玉色帕子裹成的小包躺在青石板上。她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捧起来。
“茞儿,茞儿。”
爹爹的声音由远及近,茞儿回过头,只见他两手各提一盏灯笼,跌跌撞撞地向她跑来。满山的灯不知何时已经暗了,隐隐传来了山寺的钟声。
作者:慕 明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