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西南联大复原教室中,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生深情献唱《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在歌声中,现场观众与《战火中的青春》主创团队一同回顾了那段抗战中的联大记忆。
云南师范大学职教学院合唱团现场演唱了西南联大校歌
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在2023年初夏完美收官,5月23日,由云南师范大学宣传部、中译出版社主办,西南联大博物馆、云南师范大学团委承办的“刚毅坚卓,不负青春”——《战火中的青春》电视剧同名原著分享会(云师大站)在西南联大旧址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有《战火中的青春》编剧、同名图书作者周宇,电视剧总顾问、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西南联大研究所所长李红英。他们围绕《战火中的青春》的幕后故事,以及联大精神的传承弘扬等主题开展了深度的交流与分享。
以青年学子视角追溯联大故事
有一种青春叫西南联大。在80多年前于民族危亡之中,一群正值青春、内心丰富的青年在西南联大开启了他们上下求索的征程,西南联大承载了联大学子永远的青春与理想。时光回溯,当青春遭遇战火硝烟,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青年该如何选择?剧中的一群青年学子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一个人有两条命,一条是生命,一条是使命。“我们接到西南联大的主题时心中满怀敬畏,了解到很多关于联大的作品都是以大师的角度切入,我们就想到了另一个方向,以青年学子为故事的切入点,从青年人的视角来讲述这个关于‘青春与战火’的故事。”编剧周宇讲述道。他表示,这样的切入点也给了编剧很大的创作空间,使他得以跳出既有的历史视角,生动地讲述西南联大故事。
《战火中的青春》编剧周宇
程嘉树、林华珺、叶润名、叶润青、毕云霄……他们是青年学子,更是这场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编剧以青年学子的视角叙述联大故事、用电视剧的方式追溯联大历史,让西南联大的抗战故事融入青年人的现实生活。这种平易近人的创作方式让“青春与战火”更贴近于现代青年人的时代节奏,也让年轻人感受到属于西南联大前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自强不息精神,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奉献品质。
周宇认为,“叶润名”这一角色的塑造是比较有难度的。叶润名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甘愿将个人的情感放在次要位置,这样的人物在当时有无数真实原型。他期望借助这一角色,反映我们国家在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乃至付出生命的仁人志士和他们的感人事迹。
潜心打磨,双维度铺陈联大底色
西南联大师生的南迁是一次教育史上的“长征”,《战火中的青春》剧组同样也经历了一场“长征”。历时4个月,剧组辗转北京、常州、无锡、湖州、上海、云南等地,拍摄场景1000多个,只为最大程度还原西南联大历史。
电视剧总顾问、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
“历史本身对我们来讲,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的讲述,或者是一段国家、民族记忆的记载。历史如不为时代所理解,就失去了其自身价值。”据电视剧总顾问、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介绍,《战火中的青春》剧本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两个维度的隐性线索体现西南联合大学的时代底色、历史意义。
首先,《战火中的青春》在叙事时,体现了西南联大在办学的过程中,对云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地方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电视剧在展现西南联大的历史同时,还把中共西南联大党组织的发展历程这条线索展现了出来。
《战火中的青春》导演王鹏还介绍了同名剧本书。该书由中译出版社出版,编剧与导演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史料,多次到西南联大博物馆参访,不断对剧本进行优化。编辑过程中,出版社精心挑选了大量剧照和宝贵的历史照片,又以西南联大的校歌穿插其中,为读者呈现了完整的故事线索和人物弧光。
《战火中的青春》
中译出版社出版
关于青春,你想到什么,该如何诠释?是一段人生必然的历程,还是一次义无反顾的抉择?时光回溯,《战火中的青春》中的一群青年学子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有一种青春叫西南联大。而今天青春的中国在奔赴民族复兴的伟业中,青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同向而行。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